2025 年 4 月 7 日上午,东青实验学校综合教研组的小学科学公开课现场气氛热烈,一节以 “有趣的食物链” 为主题的课程,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大门,同时也为市课题《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这堂课由金枝老师精彩执教,全体综合组老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场充满探索精神的教研活动。
课程伊始,金枝老师巧妙运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导入,这一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课程引入,更是跨学科融合的巧妙体现。从语文领域的成语故事切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生物食物联系,自然地将语文知识与科学概念相融合,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链的概念。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情境中,轻松踏入科学知识的殿堂,激发了他们对后续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
在课程推进过程中,金老师深入展开对不同场景中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讲解,从基础的 “草→食草动物→肉食动物” 模式出发,逐步深入探讨食物链中各环节生物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持生态平衡。这一过程,金老师将科学知识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知识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在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完整食物链的构成时,金老师还引入了地理学科中不同生态环境下生物分布的知识,让学生明白食物链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差异,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多个学科领域相互关联。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食物链,金老师精心设计了学生活动环节。以非洲热带草原为背景,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寻找相关食物链,并通过在粘有代表生物木棒的木板上用红线模拟食物链连接生物,构建食物网。这一活动,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践运用,更是跨学科学习的深度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梳理生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涉及到社会学领域的人际交往知识。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深化了对食物链的理解,还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中,培养了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后,综合组教师围绕这堂课展开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背景下,虽然这堂课在知识传授方面有不少亮点,但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授课老师可以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将更多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同时,整节课中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占比可适当调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在跨学科学习的氛围中充分拓展思维。此外,老师们还指出,课堂提问应更具指向性,要精准引导学生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老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做好上下衔接与引导,确保学生在跨学科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研韵飘香,拾阶而上。” 本次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平台,在市课题《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指引下,教师们围绕跨学科学习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之路任重道远,教师们深知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反思、总结、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他们将满怀热情地投入到科学教育事业,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新模式,助力孩子们心中科学的种子茁壮成长,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懈努力。
(拍照:陈梦瑶 撰稿:金枝 审核:刘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