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东青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以“跨学科学习的‘30+10讲练一体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教研活动。本次教研由黄丽州老师在二年级二班执教《太空生活趣事多》。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介绍太空生活中新奇有趣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趣味与知识并重
课堂上,教师以“太空体验馆”为情境,设计了四项任务驱动教学:识记新词、发现趣事、学习表达、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观看太空生活视频等方式,了解了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睡觉、喝水、走路、洗澡”四件趣事,并认识了“航天员”“宇宙飞船”“空间站”等新词汇。教师还特别注重生字书写指导,如“澡”字的结构和笔顺,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
情境创设显成效
课后,授课教师分享了教学反思。她提到,通过创设“小小讲解员”的任务情境,学生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尤其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例如,展示“失重状态下水的形态”时,学生发出阵阵惊叹,课堂氛围活跃。
然而,教师也指出,部分学生在表达环节存在语言组织困难。未来可增加小组合作练习,提供更多语言支架,如“先总述后分说”的模板,帮助学生更流畅地复述太空趣事。
跨学科教学探索
评课环节中,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亮点突出:
1.学科融合:将语文识字、阅读与科学素养培养有机结合,既落实了语文要素,又拓宽了学生视野。为了更好地参与“足球文化”启智尚美课程,推进校园足球与国家课程有机融合,运用跨学科教学理念,开展“足球+语文”教学研究,给学生布置了想象作业:让孩子用上特殊工具想象如何在太空站踢足球。
2.任务驱动:四项任务层层递进,学生从“学知识”到“用知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3.技术赋能:AI数字机器人导入、失重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建议方面,有教师提出可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提问环节,如“你还想知道哪些太空趣事?”进一步培养探究能力。
沈春法副校长全程参与课堂讨论,明确表示这堂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情境创设生动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此外,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恰到好处,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但也提出建议,希望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在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拓宽学生的视野。
此次《太空生活趣事多》公开课,不仅为学生打开了探索太空奥秘的大门,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教学、反思与评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教学。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们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撰稿/摄影:潘霖 审核:沈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