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2 日上午,东青实验学校音乐教室内歌声悠扬,一堂融合数字化教学元素的六年级音乐公开课《小黄鹂鸟》在这里精彩呈现。音乐组教师欢聚一堂,共同感受数字化赋能下音乐教育的魅力与学生的艺术成长。
课程伊始,顾老师借助多媒体互动课件,播放蒙古族辽阔草原风光的高清视频与背景音乐,通过课件的 “画中画” 功能同步展示歌曲创作背景的图文资料,带领学生沉浸式走进《小黄鹂鸟》的音乐世界。讲解蒙古族民歌旋律特点时,顾老师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将歌曲核心旋律片段进行拆分、循环播放,还通过课件的 “旋律线动态展示” 功能,让抽象的旋律走向以彩色线条形式直观呈现,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民歌特色;分析歌词寓意时,课件实时弹出与歌词内容对应的民族文化小知识弹窗,让学生深刻体会音乐与民族文化的紧密联系。随后,顾老师借助钢琴优美伴奏引导学生学唱,在二声部合唱训练环节,创新使用 “分轨播放” 工具 —— 先让学生分别聆听高音部、低音部的单独音频,再通过课件的 “实时混音” 功能,让两个声部的学生同步跟唱并即时听到和声效果,直观感受和声之美。课堂上,学生们还通过课件的 “节奏打击乐模拟” 功能,用电子屏幕点击模拟手鼓、马蹄琴等乐器伴奏,在唱、奏、演的数字化互动中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展现出自信与创造力,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课后,参与观摩的老师围绕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工具的融合效果展开热烈研讨,纷纷表示课程既借助数字化手段强化了音乐技能培养,又生动渗透了文化传承与团队协作意识,更紧密围绕教研组课题《小初衔接背景下的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在数字化互动中关注小初衔接的基础知识、习惯养成、情感链接等方面。“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让蒙古族文化与音乐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分轨合唱训练工具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孩子们的笑容和老师的热情投入让我们感受到,数字化音乐教育对于乡村孩子的影响意义深远,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教研组长石老师评课道,她同时提出,未来可进一步探索音乐 APP 与课堂的结合,如让学生课后用 APP 录制合唱片段,通过软件的 “音准分析” 功能自主修正,持续夯实音乐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此次数字化音乐公开课是东青实验学校 “五育融合” 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东青实验学校的师生借助数字化工具,用歌声播撒美的种子,让教育的花园更加绚烂多彩。
撰稿:顾钰倩 审核:周卉
拍摄: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