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上午,东青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由综合组的金枝老师执教科学《探索宇宙》和赵国伟老师执教信息《制作科学课用具--3D打印》,全体综合组老师参与听评课。
第一节课由金老师执教,课题是《探索宇宙》,本课按照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认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它们是实现人类探索太空梦想的工具,拓宽学生对航天工程的认识。活动二,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感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三,模拟火箭升空,知道运载火箭冲出地球的最大困难是受地球引力的束缚,如何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通过模拟火箭升空时,找到失败的原因,如何对火箭构造等进行改良,优化火箭设计。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图像和文字的综合展示,让学生以更立体的方式体验宇宙的辽阔,从而深化对宇宙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设定明确的探究要求,确保学生有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无目的地浏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将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第二节课由赵老师执教,课题是《制作科学课用具--3D打印》,上一节科学课上的模拟火箭升空,失败的小组大部分是火箭底座脱落导致升空失败,赵老师以如何改良让火箭成功上升为契机展开教学,在教学的开始,赵老师还给学生讲解了使用质量不好的火箭等航天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甚至会牺牲生命。利用好3D打印技术也不失为一种设备改良新思路。赵老师从火箭底座的整体观察形状结构为抓点,利用3D one软件设计火箭底座一体式模型,包括组合、抽壳、圆角处理等步骤的教学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设计模型,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设计到保存相应格式,再到切片,对3D模型切片系统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细节处理以及材料选择,最后保存到指定格式,拷入U盘,插入3D打印机即可开始制作实物火箭底座。赵老师讲的非常细致,学生的兴趣高涨,设计的火箭底座模型完成度高。
课后,综合组教师对这两堂课展开交流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一节科学课中是否可以加入数字化平板,让学生利用平板自主搜集航天器相关资料,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第二节信息课,3D打印实物耗时长,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将实物模型打出。有时还要考虑精度问题,可能无法达到所需的及其精密标准,影响实验准确性。
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搭建多维度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形成具有不同特点的研究成果,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次跨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也鼓励老师们在面对新知识和新理念时,一同实践、一同探索!
拍照:陈梦瑶 撰稿:金枝 审核:刘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