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教科研课题
申 报 评 审 书
课 题 类 别 一般课题
课 题 名 称 《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许婧
所 在 单 位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24年1 月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制
填 表 说 明
1.请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除可以附页的内容外,请勿随意更改表格形式,尤其注意表格实际打印时不可破页。
2.本表纸质稿报送一式2份。
3.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和管理职责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4.天宁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常州市翠虹路1号 邮政编码:213026
联系电话:86605516 电子邮件:tjujys@{域名已经过期}
网址:http://www.tn.czedu.cn (天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5.数据表各项均不得缺填,以下为注意事项:
(1)课题名称 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2)课题负责人 即主持人,系指真正承担课题研究和负责课题组织、指导的研究者1-2人。不能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和主持相同时段研究课题的,不得申请。
(3)拟结题时间 区级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两年。
(4)研究专长 例如:教育管理、小学语文教学……限填1项。
(5)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例如:**子课题组组长、组员……
(6)课题完成情况 例如:主持并已结题、主持但未结题、参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姓 名(1) | 许婧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96年 7 月 |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二级 | 研究专长 | 初中音乐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 手机(必填) | 15190500723 | |||||||||
E-mail(必填) | 516087675@{域名已经过期} | |||||||||||
姓 名 (2) | 卞莉月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6年 05 月 | |||||
行政职务 | 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 专业技 术职称 | 中小学一级 | 研究专长 | 小学音乐教学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学士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手机(必填) | 13915024753 | |||||||||
E-mail(必填) | 439697572@{域名已经过期}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石思 |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副组长,负责课题相关的问卷设计、学习工具的开发等。 | ||||||||
徐丽丹 |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 中小学一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相关文献、网站信息,资料汇总。 | ||||||||
顾钰倩 |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活动资料、课件、教案等资料的收集。 | ||||||||
郑莎莎 |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 负责案例的分析。 | ||||||||
高杰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案例、光盘等的收集。 | ||||||||
周卉 |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 中小学一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理论研究。 | ||||||||
杨淑君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案例、光盘等的收集。 | ||||||||
刘婷钰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案例、光盘等的收集。 | ||||||||
田艳玲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中小学一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理论研究。 | ||||||||
陶乐乐 |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 中小学二级 | 音乐教学 | 组员,负责理论研究。 |
课题主持人近5年有哪些课题研究经历,完成情况如何 | |||||
课题级别 | 课题名称 | 批准时间 | 在课题中的分工 | 完成情况 | |
省级
省级
市级 | 十四五省级课题《新时代美育视域下农村小学歌唱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开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秀客教育”的实践研究》 常州市十四五市级课题“范导式视域下小学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2022.12中期评估 | 2022.04
2017.02
2021.10 | 第一主持人
核心成员
第一主持人 | 2023.05中期评估(在研)
2019.12已结题
2022.12已过中期评估(在研) | |
发表或获奖的主要论文或著作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报刊或授奖部门 | 时间 | ||
《润色音符,声如天籁,从“低”做起》 | 常州市教育协会一等奖 | 2019.01 | |||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应用的问题与策略》 | 发表于《知识文库》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708 国内统一刊号:CN23-1111/Z | 2019.09 | |||
《农村小学音乐低学段多声部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 天宁区教海探航一等奖 | 2020.07 | |||
《农村小学音乐低学段多声部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 常州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 2020.12 | |||
《农村小学音乐低学段多声部意识培养的策略探究》 | 江苏省中小学教育学会一等奖 | 2021.07 | |||
童心迎美育,歌声亦飞扬:“范导式教学”视域下小学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 常州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江苏省三等奖 | 2021.06 | |||
“我们一起做游戏”常州市大单元案例一等奖 | 常州市大单元案例一等奖、江苏省大单元案例评比一等奖 | 2022.05 | |||
《农村小学歌唱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 | 发表于《新校园》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2-7711;国内统一刊号:CN37-1458/C2022.5 | 2022.05 | |||
《新时代美育视域下农村小学歌唱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发表于《小学生》 | 发表于《小学生》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3-8795;国内统一刊号:CN14-1004/C | 2023.01 | |||
乐学·启航:指向幼小衔接的农村小学歌唱教学策略例谈 | 常州市教育学会一等奖 江苏省基础教育学会论文竞赛一等奖 | 2022.11 |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请分5部分逐项填写,详述研究内容,限2500字内,可附页)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小初衔接: “小初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要从“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两个基本矛盾进行“衔接”。主要解决如何铺垫搭桥,引导学生顺利过渡的问题,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2. 积极情感: 情绪和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凡是能够提高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体力和精力的都是积极的、增力的情绪和情感。积极心理学倡导鼓舞人的创造性、合作精神、互动意识以及兴趣的发展,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也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合作精神,说明积极心理学与初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相契合的,有着共同的教育观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着重将积极情感的培养引入到音乐课堂中,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 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是指在小学高年级过渡到初中的歌唱教学中从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社会交往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角度解决初中音乐课堂中课时量、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发生变化时学生对“新课堂”的不适应,学生学习程度达成度低等问题,形成情境设计、趣味活动设计、模型架构、效果检验等策略的研究活动。
(二)研究现状与价值 【研究现状】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善音乐教学中过分偏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学生情感培养的问题,从学生的情感教育入手,推动整个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出现了不少可喜的变化,教师们开始关注学生对知识生成的情感体验,更多地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往“双基式”的教学方式渐渐淡出。但是我们也看到,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规范情感目标的制定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很多时候情感目标仍然是单元目标或教学参考内容的“复制”。 笔者从学术文献总库以“小初衔接”与“积极情感”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发现有关小初衔接的文献共有32篇 , 其中期刊文献3篇, 硕士论文 4篇。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大部分是关于音乐学科小初衔接的研究。例如:华东师范大学王一兰的《音乐教学小初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欢的《音乐学科“小初衔接”的基本原则与纾困路径》;有雷天胜、张琴的《研读教材 分析学情 优化设计——音乐学科“小初衔接”的路径探析》。在“积极情感”方面,有苑佳佳的《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初中音乐教育课堂实践研究——以义井中学为例》;冉宇昕的《心理学视角下交往音乐课堂的理论与实贱研究》;有山东师范大学李敏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从审美体验能力的实践、创造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三方面揭示了积极心理学对小学音乐课堂的启示。 这些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关小初衔接歌唱教学中积极情感培养的文章未检索到,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小初衔接歌唱教学策略研究有了深入、创新的可能性。 本文基于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分析,并对其理论加以研究和整合,弥补过去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这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给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中的积极情感的研究成果是较为丰富的,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及可借鉴的方法。但是他们的研究中缺少对于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将积极情感的研究应用到小初衔接音乐教学中,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发展学生积极品质的保证。研究中我们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纲要,试图站在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对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课型模式进行研究、归类、总结、推广。
【研究价值】 在国内外同一领域,我们现在所做的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 1. 从课程性质看: 通过研究,力求能有助于教师全面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正确处理“情感目标”与其他二维目标的关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规范地设置“情感目标”,促进音乐教学其它目标和谐、统一发展,从而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 2. 从学生视角看: 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尤其是跨入初中以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这一切是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因此在该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能够有效激发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课中多感官的参与,在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开发学生不同感官的听、看、动来感受音乐,促进学生对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提升。 3. 从音乐特质看: 积极情感的培育就是人格塑造心灵净化、陶冶情操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育,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积极情感地教育与引导,促使教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意志、自信心、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内在发展动力,可以促成学生终身学习,达到不断发展的目的。 4. 进一步丰富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理论基础: 国内外关于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理论较少。通过我们研究,进一步丰富其理论架构,指导实践,促进教学的发展。 5. 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探索提供实施策略: 在当前大力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音乐作为美育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发、研究小初衔接音乐课堂中积极情感的培养,对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积极情感与小初衔接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有一定的互补性与互利性,积极乐观的情绪与外部环境对中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探寻小初衔接阶段,学生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弱化的理论基础和心理规律。 2.以小初衔接为抓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丰厚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已学的歌唱知识进行创造性应用,形成系列化的适用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教学策略。 3. 通过对常州市以及天宁区音乐课堂的探究,积累拓展资源库和音乐创编案例,探索积极氛围营造的办法,总结出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内容。
研究内容: 1.小初衔接和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文献研究。 常州市教科院对于小初衔接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借鉴和帮助。课题组成员将收集国内外小初衔接与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培养的理论文献,了解本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校现实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开学习讨论,总结提炼要点,为下一步工作展开做好理论准备。 2.小初衔接音乐课堂表现的现状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观察、访谈等形式,调查具有代表性中小学各年级教师和学生,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性分析,发现当前音乐教学的结症所在,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3.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1)小学高年段加强学生的心理动机,音乐学习中真实性情境的设计与呈现的策略研究。 (2)初中音乐课堂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凸显学习音乐的主体性,课堂中设计任务发展性的策略研究。 (3)围绕核心主题和主要问题,加强师生对话与沟通的能力,多元化意义协商丰富教学互动与学习指导的形式的策略研究。 4. 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1)小学高年段逐步将音乐课堂的主导权转移到学生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创编活动。 (2)初中阶段让学生主导音乐课堂,调动积极性,主动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5、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发展的评价研究 教学设计的自由度,学生主体的参与度,生成性资源的敏感度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进行评价。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即在教育学的过程中,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将课堂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结合。 2.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2023.12——2025.12),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4月) (1)组建课题 (2)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观察和记录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学习状况。 (3)前测,分析和调研——完成家长、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调查与访谈。通过课堂教学,及老师之间的谈论分析,总结我校学生音乐课的现状,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第二阶段:实施操作阶段(2024年5月-2025年6月) (1)学习小初衔接教学理论以及其他学科的文献资料。 (2)确定典型班级,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查与分析。 (3)结合小初衔接进行展示课,并请专家现场指导,初现积极情感的培养与小初衔接的结合效果。 (4)每月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观察记录,了解课题实施后学生课堂活动后心理规律变化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5)再次进行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的调查、访谈,通过期初、期末的两次调查,检验课题研究的实际效果。 (6)进行阶段性总结或汇报,提出整改意见,完善实施方案。 (7)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 第三阶段:分阶段研究(2024年7月-2024年9月) (1)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评价的要素,尝试构建出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评价体系。 (2)运用行动研究法,获得反馈后再进行改进,形成学生积极情感提升的评价体系。 (3)与课题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4年10月-2025年12月) (1)汇报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果专辑,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2)开展主题教学展示课,专家指导引领。 (3)进行终期汇报以及个案和论文的整理与汇编。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等检索引擎,搜索与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小初衔接相关的关键词组成的一系列理论及实践成果,分类并编辑出可供本课题学习的分析性案例数据,据此在专家引领和指导下最终形成文献综述研究报告。 (2)访谈调查法:依据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调查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现状,走访、了解和提出小初衔接背景下音乐课堂积极情感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的可行性,澄清现状、梳理问题、理清脉络、形成报告。 (3)行动研究法:主要定位于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实证研究。主动对课堂教学结构、过程、方法等进行设计与实践,在教学中,通过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培养。 (4)案例研究法:通过广大课题组成员设计教学方案、撰写教学案例、掌握案例研究方法,分析教学案例,形成教学策略。在反复研究方法中培养科研能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以音乐课程标准为基准,新时代美育精神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初衔接背景下,关注学生音乐积极情感的培育,探究培养学生音乐课堂中积极情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式、多元化的、情趣式的课堂,使其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提高音乐的美感,为终生学习奠基,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 2.创新之处: (1)通过“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创造性应用”的渗透,我们通过课堂和学生建立多元化意义协商,充实的挖掘“创造性引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知识延伸。 (2)在小初衔接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积极情感,感受音乐自身的独特魅力,以音乐课堂活动设计为切入口,从感知、参与、表达、创造、判断促进音乐学习能力的不断深化,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拓展文化视野,发展听觉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3)课堂活动设计具有“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化意义协商”“创造性应用”。 |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包括: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一、核心成员介绍 1.石思、陶乐乐:中小学二级教师,教研组组长,有丰富的教学、团队组织和大型活动组织经验,辅导学生参加团队或个人比赛多次获奖。 2.徐丽丹、田艳玲:中小学一级教师,教龄15年,是一位理论知识充足、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 3.顾钰倩、刘婷钰:中小学二级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主持微课题研究,并多次参与集团校优质课展示与研讨,并发表论文。 4.郑莎莎、高杰、杨淑君:中小学二级教师,在器乐、声乐、舞蹈等方面均自己的优势,多次参加市、区级活动,并在组织学生参演艺术节等活动中有丰富的经验。 5.周卉:中小学一级教师,有独特的教学方法,擅长带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学基本功扎实,理论知识丰富,思维活跃。 6.卞莉月:中小学一级教师,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对音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前期准备工作: 已经对小初衔接、音乐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解。 三、保障条件 1、加强主研、参研教师教育学、心里学、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 2、与优秀教师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听课学习与理论探讨等),并将学习到的经验、技能等运用到自身的教学中。 3、电教的硬、软件的投入,满足研究的需要。 4、聘请市教科所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科学论证、理论指导和运作技术指导。 5、每学期开两次课题组会议,通报进程,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研究,总结教训,加强经验交流。 6、每期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每个参与人员必须上报阶段性研究成果或作出阶段性总结。 |
四、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 | 2024.2 | 许婧 卞莉月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教学素材(案例集、光盘等) | 素材册 | 2024.8 | 石思 陶乐乐 |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论文 | 刊物发表 | 2024.12 | 顾钰倩 刘婷钰 |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12 | 郑莎莎 高杰 | |
最终成果(限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案例集 | 案例集 | 2024.10 | 许婧 杨淑君 |
实践展示活动(教学示范课) | 现场展示 | 2024.11 | 徐丽丹 | |
“小初衔接背景下培养音乐课堂积极情感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12 | 卞莉月 |
五、评审意见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区级课题)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