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阵阵稻香。11月8日下午,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组织党员、团员、队员走进乡村田野,走近劳动人民,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丰收的快乐。
体验劳作,收获成果
阳光明媚,师生们走在武城村的相间小路上,遥望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稻香沁入每个人的心脾。为提高学生们的劳动效率,避免被镰刀割伤,商骏涛校长、沈春法副校长、张丽玉老师等现场示范如何使用镰刀收割稻谷。学生们认认真真地看示范动作,听动作要领。
学以致用,在观摩完之后,学生们立马下地干活。他们右手握镰刀,左手抓水稻,手起刀落,一束“收获”便在他们的手中闪耀着金光。看着堆积的秋收成果,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己动手劳动的自豪感和收获的喜悦,更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参观米厂,感受幸福
从田间到餐桌,我们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大米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为了让同学们全方位地了解大米的整个制作过程,师生们又来到了武城稻米加工厂。刚刚收割的稻谷,首先要过磅和质检才能进入到仓库里,经过机器烘干,接着是去杂质、去壳、筛选、色选,最后包装。在全智能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只有少数几个工人师傅在轻松地操作,井然有序,一粒粒稻谷在生产线上蜕变成了一颗颗洁白透亮的大米,华丽变身的过程让同学们啧啧称奇!
党员教师也跟同学们讲起,几十年前,收割稻子、加工稻米可不是这样轻松,完全靠人力,割稻、翻晒、捆扎、挑运、脱粒、晒场、碾米……整个过程都是农民们挥洒汗水的过程。孩子们听了,都深有感触。
武城村与东青实验学校是联建共育单位,村里为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尽可能地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形成了本校的特色劳动实践课程。这次秋收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割稻的基本技能,自己收割一片稻田,对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有了切身体会,真正感受“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体会了“秋收万颗子”的丰收喜悦。
(文:王舒萌 图: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