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24 日,霜降刚过,但秋日的微凉尚不刺骨,东青实验学校理化生教研组迎来了新学期的集体教研活动。姚建芬老师运用基础数字化工具,带来一节深入浅出的八年级《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示范课,教研组各位老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交流,同时提出了数字化技术优化建议。
凸透镜成像规律作为八年级上册教学的最大难点,绝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磕磕绊绊,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规律、结合生活实际,成为本节课的核心。姚建芬老师课前做了充分准备:设计了详尽的学案,制作了以生活场景为背景的 PPT 课件,还准备了实物教具辅助教学。课堂上,针对抽象的成像规律,姚老师通过PPT 基础图片展示,将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情况制作成静态对比图,逐页切换讲解,让学生直观观察 “物近像远像变大” 的规律;在实验环节,除了带领学生用实物水透镜模拟人眼球成像,还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课前拍摄的多组物距实验照片,弥补课堂上无法快速完成多组实验的不足,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在知识应用环节,姚老师用 PPT 展示相机、放大镜等生活实例,随后通过纸质答题 + 举手统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后举手反馈答案,教师现场记录正确率,初步掌握学情。整堂课流程清晰,借助简单的数字化工具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学生参与度较高。评课环节,姚老师阐述了设计意图,反思课堂时间分配时提到,静态图片展示虽直观,但学生对动态变化的感知仍有不足,后续可尝试更灵活的呈现方式。
组内老师对本节课的基础教学效果给予肯定,认为姚老师用 PPT 静态图、实物投影等简单工具,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在评课环节提出了数字化技术优化建议:蒋老师建议,若后续条件允许,可尝试引入虚拟实验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模拟不同物距的成像实验,实时调整参数观察变化,弥补实物实验组数有限的问题;李老师提到,针对练习题统计环节,可考虑使用在线答题小程序,学生用手机扫码答题后,系统自动生成正确率数据,减少人工统计时间,让教师更快掌握薄弱知识点;教研组长还补充,未来可利用电子白板标注功能,让学生在屏幕上直接圈画成像关键部位,增强课堂互动性,让 “单向讲解” 变成 “双向交流”。老师们一致认为,当前简单的数字化工具已能满足基础教学需求,若逐步引入稍高难度的数字化手段,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度。
评课结束后,教研组每月一次的主题学习活动由王芷倩老师主讲,她围绕《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践策略》展开分享,结合本节课实际提出:交互式课堂不一定需要复杂技术,用好多媒体基础功能是第一步,后续可逐步尝试更便捷的数字化工具,比如用简单的课堂互动小程序收集学生疑问,或用短视频平台下载实验视频辅助教学,让课堂互动更高效。
姚老师的扎实课堂、老师们的务实建议与王老师的主题分享,为教研组带来了丰富收获。本次活动既肯定了低技术水平下的教学成效,又明确了后续数字化教研的方向,为理化生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在秋日校园里画上圆满句号。
(撰稿:王磊 摄影:曹萌 审稿:姚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