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中“图形组织者”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学期计划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英语课题组将遵循“双减”背景引领与新课标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使用“图形组织者”优化资源配置与教学策略,在“减负”改革中坚持“生本原则”、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高效高质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的终身成长做准备。
二、工作目标:
1. 有效设计提问,实现课堂思维可视化。结合所调查的现状以及理论研究,收集课堂中提问的案例,并且在观课过程中,记录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2. 通过指导绘制思维导图,体现思维层次的进阶。在观课过程中,记录学生的表现。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3. 基于问题设计和思维导图,在教学设计结束后反思设计;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评价并改善自己的思维导图。聚焦这些问题,提炼多种策略,优化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4. 整理研究过程中有关的资料、数据。撰写课题报告。
三、工作内容:
1. 加强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
根据课题方案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相关研究活动,同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期末完成研究总结。
2.加强课题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课题素养。
认真学习图形组织者相关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用先进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断推动课题改革,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每周组织一次全组共同学习的活动,从各类杂志和书籍中找出有价值的文章,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
3. 在教研组内设计实施,积累资源。
以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将“图形组织者”应用于英语课堂,对已有的实践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使之成为具有操作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策略。
五、活动安排
二月:
1.课题组会议:明确新学期研究目标与内容,布置落实各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负责:马佳茗)
2.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负责:马佳茗)
3.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与研究,落实开设研究课人选与时间。(负责:徐聂鑫、马佳茗)
三月:
1.各课题组成员上交个人研究计划。(负责:姜梦琪)
2.课堂案例实践:第一次课题组研讨课。(负责:周琴)
3.课题组培训:提炼指导策略。(负责:王真真)
四月:
1.课堂案例实践:第二次课题组研讨课。(负责:张丽惠)
2.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熊元芬)
3.全体成员学习笔记收集并上传。(负责:钱怡)
4.课题组会议:案例改善和策略研讨。(负责:马佳茗)
五月:
1.课堂案例实践:第三次课题组研讨课。(负责:徐聂鑫)
2.课题组会议:策略的有效性评价。(负责:马佳茗)
3.上交一篇教学设计。(负责:姜梦琪)
六月:
1.课题组活动,梳理本学期过程性材料(负责:徐聂鑫)
2.完善专题网站资料。(负责:蒯欧)
3.制定暑假教师个人学习计划。(负责:马佳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