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樱红柳绿,在这温暖怡人的季节,为以数字化手段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加强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月 18 日,东青实验学校美术教研组开展了融合数字化教学的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季源铭老师执教二(3)班《虫虫虫》一课,数字化工具的运用让低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倍增。课堂伊始,季老师借助多媒体互动课件,播放动态连环画片段,让主角小青虫 “动” 起来,配合音效带领学生沉浸式进入虫虫世界;在猜谜环节,课件实时弹出昆虫剪影,学生通过举手抢答,答对后屏幕自动展示完整昆虫图片与科普小知识,激发探索欲;做做连线题环节,季老师放弃传统纸质练习,改用电子白板互动功能,让学生直接在屏幕上拖拽线条匹配昆虫外形特征与名称,即时反馈答案对错,提升课堂交互性。在创作环节,季老师创新采用 “数字绘画 + 传统剪贴” 结合模式:先让学生在平板上用数字绘画软件勾勒昆虫轮廓、填充色彩,软件自带的 “形状辅助”“色彩搭配建议” 功能,帮助低年级学生轻松完成创作;完成数字绘画后,学生将作品打印出来,以传统剪贴形式展现在黑板上,既保留手工创作的温度,又借助数字化工具降低绘画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展现作品。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活跃,数字化工具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让低年级美术课堂的趣味性与参与度显著提升。
课后,美术组教师围绕学校省级课题《关于 “双新” 背景下 “开放・交互・集聚” 式课堂建构》,结合本节课的数字化教学实践展开集体评课,在作业指导、教学环节设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赵煜斌主任充分肯定课堂成效:“课堂上季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数字绘画软件等多种数字化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尤其是电子白板互动与数字绘画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重心下移,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正是‘开放・交互・集聚’式课堂的生动体现。” 同时,老师们也建议,后续可在作品展示环节加入 “数字画廊” 功能,将学生的数字绘画作品上传至班级美术云相册,让学生课后也能互相欣赏、点赞评论,进一步拓展 “集聚” 式课堂的延伸性;在作业指导时,可利用平板电脑实时拍摄学生创作过程,投屏展示并针对性讲解,提升指导的精准度。
“教” 无止境,“研” 以致远。相信在全体美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将继续探索数字化工具与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学习 “新课标”“新方案”,理解 “开放・交互・集聚” 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以理论实践为基石,联系生活,实践改革,让美术课堂在数字化赋能下绽放更精彩的篇章。
(文字:季源铭 图片:金转红 审核:李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