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4 月 2 日,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的吴烨老师和卢彬彬老师以《二元一次方程组起始课》为题,开展了一场融合数字化教学的别开生面的同题异构教学活动。两位老师秉承叶澜生命实践教育的理念,借助数字化工具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深度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蹲点行政牟志刚主任亲临现场,对本节课的数字化教学实践与课堂效果进行了深入评价和指导。
吴烨老师在第 6 节课走进七 3 班教室,她以生活中的 “购物预算” 实例为引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真实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为帮助学生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吴老师引入数学建模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中输入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软件自动生成方程模型,直观呈现 “未知量” 与 “等量关系” 的关联;小组合作环节,她利用在线协作白板,让各小组实时上传讨论成果,共同完善方程构建思路;角色扮演环节,结合电子题库随机推送不同生活情境题,学生扮演 “问题解决者”,通过平板提交解题过程,教师即时查看并针对性点评。整堂课借助数字化工具充满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随后,卢彬彬老师在第 7 节课为七 4 班同学带来同样精彩的课程。她注重以数字化手段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设疑环节通过希沃白板的 “隐藏交互” 功能,逐步呈现问题条件,激发学生探索欲;解疑过程中,她创新使用 “动态解题演示” 软件,学生可自主拖动屏幕上的变量滑块,观察方程解的变化,直观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时,卢老师播放提前制作的 “校园食堂配餐” 短视频,让学生通过平板在线收集同学的饮食偏好数据,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配餐优化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魅力。她的课堂既借助数字化工具保障知识传授的清晰性,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愉悦中收获成长。
课后,牟志刚主任结合两位老师的数字化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点评。他首先肯定两位老师对生命实践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尤其认可数字化工具对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吴老师的数学建模软件让抽象概念具象化,卢老师的动态解题演示让知识探索更自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同时,他提出宝贵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利用在线错题分析系统,收集学生在方程组构建中的典型错误,通过数据统计定位共性问题,针对性优化教学;在小组合作环节,可借助线上分组讨论平台,让不同班级学生跨班交流解题思路,拓展 “实践” 的广度。
此次融合数字化元素的同题异构教学活动,不仅展现了吴烨老师和卢彬彬老师对生命实践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更探索了数字化工具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路径,为我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和启示。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生命实践教育理念,鼓励更多教师在同题异构等教学交流活动中运用数字化手段,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撰稿:卢彬彬 摄影:梅凤 审核:姚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