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有天系列·探索可栖居带:茫茫太空觅新“家”》
作者简介:
吴沅,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航天技术研制工作,曾担任某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曾荣获航天部技术成果三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容简介:
航天,无疑属于高科技领域,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多,因此,普及航天知识,揭开航天技术的神秘面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吴沅编著的《探索可栖居带--茫茫太空觅新家》作为《天外有天科普丛书》之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太空可供人类栖息的地带。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only存在生命的天体,是人类和一切生物寄居的家。那么,在茫茫太空中还有没有可供生物生存的“家”?根据科学观测,天文学家已发现了一些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本丛书阅读对象为青少年群体以及爱好阅读科普作品尤其渴望了解航天知识的其他读者。
目录:
开头的话
一、探索无止境
(一)努力探寻“外星地球”
(二)最新发现
二、“可栖居带”解
(一)什么是可栖居带
(二)出现可栖居带的条件
(三)太阳系内可栖居带
(四)可栖居的行星
三、可柄居带与地外生命
(一)“霍金行动”
(二)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生命的分类
(四)地外生命存在的依据
(五)“造土”——一种增加可栖居带的方法
(六)可栖居带似被低估
(七)寻找地外生命计划
四、可栖居带与地外文明
(一)什么是地外文明
(二)地外文明的分类
(三)寻找地外文明的意义
(四)寻找地外文明的可能性
(五)绿岸公式——对地外文明进行定量分析
(六)“奥兹玛”计划
(七)“独眼巨人”计划
(八)探索地外文明与地外生命
五、探索可栖居带的“千里眼”和“基地”
(一)“千里眼”
(二)“基地”
六、与地外文明联系的手段
(一)发送地球名片
(二)吹奏“地球之声”
(三)给地外文明发“电报”
(四)监“听”来自太空的“声音”——SETI计划等
七、借“太空通道”,亲临宇宙中的可栖居带
(一)太空“地铁”
(二)引力走廊
(三)虫洞
八、天文伟人
(一)伽利略
(二)约翰内斯·开普勒
(三)威廉·赫歇尔
(四)德温·哈勃
(五)拉普拉斯
(六)卡尔·萨根
(七)祖冲之
(八)郭守敬
(九)张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