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秋高气爽的季节,十月,硕果累累的季节。迎着这股朝气,2023 年 10 月 19 日,天宁区小学体育教研活动暨范德举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二十次活动顺利举办。下午,区小学体育教师及工作室全体成员相聚在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共同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
活动伊始,大家首先观摩了两节研讨课。
第一节课由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朱海宇老师执教的水平三六年级《小足球:运球射门》。本课以 “班级联赛杯” 情境进行导入,始终将学生主体地位放在首位,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体验。通过 “尝试射门”“推球射门”“运球过障碍射门”“5v5 小组联赛” 等环节,循序渐进解决运球射门的重难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层层深入体验合作交往的乐趣。
第二节课由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侯宁老师执教的水平一二年级《正面投掷垒球》。本课以 “打害虫” 情境导入,围绕主题设计系列环节,通过分组复习投掷技术、集体开展多种投准练习,兼顾上下肢协调发展,各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课堂既让学生掌握掷准动作技能,又充分体现低年级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双边教学过程。
课后,交流研讨活动有序开展。两位执教老师先对课的设计思路进行解读与反思,随后工作室其他老师围绕课堂展开精彩点评,听课教师积极参与交流,各抒己见分享感受与看法。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结合体育教学特点,提出了信息化手段提升建议:有老师指出,朱海宇老师的《小足球:运球射门》一课,后续可尝试引入运动视频分析工具,在学生练习时用手机拍摄动作视频,课后通过简单剪辑软件截取关键片段,在下次课上播放对比标准动作,帮助学生直观发现技术短板;针对 “5v5 小组联赛” 环节,建议搭配电子计分系统(如简易计分 APP),实时记录各小组得分,替代人工计分,提升竞赛效率与课堂趣味性。也有老师建议侯宁老师的《正面投掷垒球》课,可利用电子靶心设备替代传统实物靶,通过设备自动统计投准次数与环数,及时反馈学生练习效果,同时生成数据报表,帮助教师掌握不同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实现精准教学。
工作室领衔人范德举老师在肯定两位老师课堂成效的同时,也对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尤其强调信息化手段对体育教学的助力作用。他指出:“体育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成长,充分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以体育人。未来教学中,可适当运用运动数据采集、视频分析等基础信息化工具,让技术指导更精准、课堂互动更高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自身素质。”
最后,范德举老师带来《夯实体育素养,助力教师成长》专题讲座,从专业能力提升、教学理念更新等方面展开分享,让在场教师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星光不间赶路人,潜心耕耘方致远。每一次名师工作室活动都意味着生命的成长,每个人都能在交流研讨中发现自身成长的可能。此次范德举教师发展工作室与东青实验学校的教研邂逅,不仅为体育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明确了信息化赋能体育教学的方向,在每位老师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图片:陈书林 撰稿:朱海宇 审核:蒋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