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文章阅读
小学语文教研组:“30+10”讲练一体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5-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承 微

  为进一步落实 “双减” 政策,推动课堂教学和作业改革,探索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根据区提出的 “30+10”“双减” 课堂教学模式,5 月 9 日下午,东青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如期展开,全体语文老师参与,共同探索高效教学新路径。

  居周群老师在四(5)班执教《巨人的花园》,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师操作的基础数字化工具,深度融合 “30+10” 模式:课堂伊始,居老师借助PPT 动画课件创设 “童话闯关” 情境,通过动态图片搭配关键词的形式引导学生猜故事导入,瞬间激发学习兴趣;设置的三个字词闯关环节,教师在 PPT 上实时呈现字词拼音、释义与易错点,学生口头回答后,由教师操作弹出 “闯关成功” 动画,让字词学习更具趣味性;梳理文脉时,居老师通过电子白板拖拽功能,亲自将课文关键情节卡片(如 “花园热闹”“巨人禁园”“花园荒芜”)贴在白板对应位置,带领学生直观梳理故事脉络。在 “30 分钟新授” 环节尾声,她紧扣童话 “奇妙想象” 特点,通过 PPT 展示花园四季变化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魅力;进入 “10 分钟课堂练习” 环节,居老师在 PPT 上清晰呈现童话片段写作要求,并给出 “魔法元素”“角色对话” 等写作提示词,学生动笔完成后,教师挑选部分优秀片段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点评,及时巩固学生写作能力。整堂课居老师教态亲切,教师主导的数字化工具运用让 “30+10” 模式落地更高效,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课后,老师们齐聚图书馆,围绕 “30+10” 模式与课堂教学展开研讨。各年级组先交流实践心得,一致认为课上 10 分钟练习有效巩固所学、减轻课后负担,同时提出疑惑:如何让作业时机更合理?是否可将字词预习移至课前?研讨中,老师们结合教师操作的数字化工具提出优化建议: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制作字词预习 PPT 课件,包含拼音认读、组词示例等内容,提前分享至班级群,供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反馈预习效果,无需学生操作平台;“10 分钟练习” 环节,教师可提前用电子表格设计作业批改记录表,学生完成纸质练习后,教师快速浏览并在表格中标记共性问题,便于课后集中讲解,提升批改效率。沈校长总结时强调:“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保证练习时间,更要借助教师操作的数字化手段让作业与课堂情境融合,将作业转化为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的深度结合。”

  随后,老师们聚焦居老师的课堂评课,肯定其对文本重点的把握与情境设计,同时围绕小练笔提出数字化优化建议:后续教师可在 PPT 中加入 “童话片段范例” 动画,或提前收集 “会说话的花朵”“有魔法的大门” 等创意图片制作素材库 PPT,课堂上通过展示视觉素材拓宽学生想象;也可利用电子白板的 “批注功能”,教师在展示优秀片段时,实时标注可优化之处或补充创意方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升教学互动性。

  本次专题研讨活动,既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又通过教师主导的数字化工具应用探索,让 “30+10” 模式更好地服务 “双减” 政策。老师们在实践与研讨中积累成长经验,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注入新动力。

  (图、文:杨静仪    审核:承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