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文章阅读
听民族之音 悟民歌魅力
发布时间:2022-11-0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承 微

  11 月 2 日上午,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艺术组以数字化教研为依托,在音乐室如期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徐丽丹老师执教六年级陕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公开课,艺术组全体老师参与研讨,共同探索数字化工具与民歌教学的融合路径,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陕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是农民作曲家史掌元和农民诗人房程华为歌颂建国十年农村变化而作,1959 年获 “全国业余歌手新作品大奖赛” 一等奖,歌曲为单段体结构、六声羽调式,旋律流畅自然。本节课中,徐老师借助数字化工具搭建民歌学习桥梁,让教学更具层次感与感染力:课堂开篇,她通过音频播放设备分段播放本学期学过的江苏民歌《姑苏风光》,对比本节课要学的《唱得幸福落满坡》片段,同时用PPT 课件展示两首民歌的风格对比图 —— 左侧呈现江南水乡风光与《姑苏风光》的旋律线(柔和起伏),右侧展示陕西黄土高原风貌与《唱得幸福落满坡》的旋律线(高亢跳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的南北之分;在视频欣赏环节,徐老师播放精心剪辑的陕西风光与农村变化短视频,搭配字幕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让学生沉浸式感受 “幸福落满坡” 的内涵;学唱歌曲时,她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将歌曲按乐句拆分,通过 “单句循环播放” 功能,引导学生关注 “同头异尾” 的创作手法,同时在 PPT 上标注切分音、后倚音的节奏符号,结合动态节拍器动画,帮助学生精准把握节奏;徐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后,播放歌曲原唱音频,通过 PPT 展示原唱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要点(如咬字、气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北方民歌的特点,唱出新农民的幸福与赞美之情。整堂课中,数字化工具的运用让丰富的学习素材围绕主题高效呈现,课堂效果显著。

  课后,老师们围绕 “数字化赋能民歌教学” 展开热烈讨论,充分肯定徐老师课堂的智慧与连贯性。大家一致认为,徐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语言精准,尤其借助音频分段、PPT 对比图等数字化手段,让学生能快速切入民歌风格差异的学习,全身心投入课堂,深入感受民歌的探源溯流。同时,老师们结合数字化应用提出宝贵建议:针对 “歌曲分乐句和感受乐句特点” 环节,建议后续可引入音乐可视化软件,将歌曲乐句转化为动态声波图,教师通过操作软件展示不同乐句的声波差异,让学生先通过 “看声波、听旋律” 多感官体验,再进行分析,更符合音乐学习的直观性特点;针对 “不同年级教学方法差异化” 的建议,提出可建立民歌数字化资源库,按年级分类整理素材 —— 低年级侧重动画版民歌故事、简单节奏游戏;高年级增加民歌创作背景纪录片、旋律分析工具,避免教学模式化,让不同学段学生都能在数字化助力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民歌学习路径。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重要内容与表现形式,我国民歌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此次数字化教研活动,通过经验交流与数字化教学探索,为艺术组教师提供了民歌教学的新思路。相信艺术组每一位老师都会以数字化工具为助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如同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歌一般,在美育教学道路上绽放独特光彩。

  (文:徐丽丹   图:艺术组   审核:石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