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英语一体化理论学习 陈雅丽 2020.12
发布时间:2020-12-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彩萍

教师姓名

 陈雅丽

学习时间

202012

文章题目

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和一体化

作者

闫绍丽

 

资料来源

知网

相关课题

九年一贯制学校英语课程一体化实施的研究

学习摘记(心得)

中小学英语课程一体化教学对策

1. 抓好音标教学

随着教学内容的加深 , 掉队的学生越来越多,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淡,

对学好英语信心越来越缺乏。这就要求教师一开始就要重视学生单词拼读能力的培养

, 使学生掌握记忆单词的科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在进行音标教学时 , 要着重培养学生听音辩音——发音——拼读的能力。在掌握单词拼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展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自信心, 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是我们解决衔接问题的突破口。

2. 处理好教法的衔接

小学生升到初中后, 在英语学习上会遇到许多困难, 能否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则是能否成功地进行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习的深入, 生词难记、语法难用、课文难懂、练习难做等都会出现,学生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兴趣会减弱。 因此,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 设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 而到了初中之后, 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 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 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 这时如果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就难以发展学生兴趣。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 实际运用英语交流活动的能力就不强。 因此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初中的始学阶段应注意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骤地增加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信息,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确保他们在进行下一步活动之前掌握所学的知识。

3. 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在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中,学生思维逐渐成熟, 开始逻辑思考问题,推理能力随之提高, 他们逐渐地可以脱离对大人的依赖而有了自己的个人世界,情感素质也日渐丰富起来。 教师应根据其年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 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前唱英语歌曲, 开展讲英语故事比赛,英语书法比赛,课堂上做英语小游戏,把学生分成 AB组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用活动来吸引学生, 让每位学生在英语课上找到快乐, 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