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八4班 刘巧
在2020年寒冷的尾巴上,86岁高龄的钢琴家傅聪因新冠肺炎在英国与世长辞。其父傅雷所著《傅雷家书》影响深远,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我有幸翻阅此书,感触颇深。
《傅雷家书》共收入一百三十八封书信,其中,傅雷先生或谈论中国文化和当时中国艺术状况,或悔赎过去的教过于严格,或表扬和鼓励儿的进步,或指导和探讨傅聪的音乐和艺术,或提出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或表露对儿生活的嘘问和关心。翻阅此书,我们可以感受傅雷先生的赤子之心,体会这对父子之间浓厚的亲情。
父子如友,从古至今人们孜孜以求的亲子关系,却并不那样容易达成。傅雷父子却做到了,在1954年1月30日的一封信中,傅雷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再看如今,不少家庭亲子关系紧张,面对孩子的错误,有的父母只会破口大骂;面对家长的耐心教导,有的孩子总不耐烦,毫无尊重;面对父母的关心,有的孩子不以为然。而傅雷父子相互之间的尊重爱护,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让孩子自主选择,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让傅聪和傅敏得以先成人、后成家,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确是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典范。
傅雷先生优秀的教育成果与他本人对艺术文学人生的深刻造诣有关,也离不开他赤子之心造就的独立人格。
赤子之心,是纯洁无邪,又是真诚热烈。傅雷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文艺翻译工作,热爱着祖国和他的事业,无愧于赤子之心四字。放眼望去,滔滔历史长河中亦有无数赤子前赴后继,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为祖国付出一腔热血。而今,我们也需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怀揣纯洁自由的信念,无愧于心,付诸于行,无论前路是荆棘丛生还是崎岖难行,都要保持清白,保持人格独立,把文学和艺术修养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去。
在父亲离去50多年后,傅聪也已“远行”。对于阅读着的我们来说,依照傅雷留下的“提醒”来读一本书,看待一种人生,保持自己的判断,承认每一个孩子秉性的不同,或许才是阅读这些家书的意义。
指导老师: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