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徐聂鑫:“互联网+”,让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拾级而上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互联网+”,让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拾级而上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徐聂鑫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学生学习趋向个性化、自主化,课堂评价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课堂评价理念的变化,到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变化。体现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高效、精准地为课堂评价服务,从而使课堂评价更具个性化和进阶性。因此,本文将评价理念、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进阶性。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进阶性;评价策略

在当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2019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学校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树立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借力互联网技术,更新评价理念,创新评价方式,巧设评价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和自我反思学习效果。

一、课堂评价理念的阐释与理解

课堂评价不同于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通常情况下,这种评价不是被评价的那些学生的教师,而是另外一些教师。课堂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实施者就是那些被评价学生的教师。学习的本质就是“变化”,课堂评价本质上就是对“变化”的评价。正如泰勒指出,“由于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也就是说,力求达到的目标是使学生行为方式产生所期望的某种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实际发生的行为变化的程度的过程”(拉尔夫.泰勒,1994)。

其次,课堂评价的重点不在于价值判断而在于收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信息并运用数据所收集到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课堂评价标准》中,用Assessment”取代了《学生评价标准》中的“Evaluation”来表示评价,这背后隐含着对“评价”这一词在认识上的改变——课堂评价并非“价值判断”,而是收集信息(王少非,2018)。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层面对学生学习做出评价,目的不在于判断学习的好差,更不在于判断学生是否适合于学习,相反,课堂评价是要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为指向改进的教和学的决策提供基础。

综上所述,课堂评价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交流、作业、测验、活动等手段,收集学生学习信息,以为教和学的改进提供决策基础的活动。

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的变革

(一)理念的转变,有效课堂评价的基础   

为了将有效的课堂评价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之下创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路径,首要任务便是更新课堂评价理念,从而实现对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评价,助力教学工作更加优质的完成在没有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中,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师的口头评价、物质奖励、积分激励等,虽然课堂中的生生互评已逐渐被教师重视,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评价,但是教师评价仍占主导地位。而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评价已经由原本的经验型评价向数据型评价进行转变。通过技术能够收集学生在课堂评价中的准确信息,只有收集到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才能真实地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学生能够即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能够即时获取学生在每个活动中的参与度、学习情况和学习取向,据此做出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的教学调控因此,“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不再是为用技术而用技术,是课堂的“助推器”,能够助力学生的学习,助力教师对课堂的教学决策。

方式的转变,有效课堂评价的重点

提及评价就无法避免怎么评的问题,即评价的方式。课堂评价是信息收集的过程,那就一定会涉及到如何收集信息的问题。是在教学情境中收集信息,还是在新创设的情境中收集信息;是持续性地收集信息,还是间断性地收集信息;运用纸笔形式的测验,还是运用技术的信息收集功能。因此,评价的方式包括了实施评价的情境、方法、实施时间、实施主体等。

首先是实施情境。在非“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大部分的评价活动是与情境剥离的。而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课堂,教师运用嵌入式的评价方式,将评价嵌在主题情境之中。例如:在一节一般现在时复习课例中,教师创设了“常州图书馆招募志愿者”的大情境,在每个活动后分别嵌入了三个评价活动即:Who are organized?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 Who know the work well?这样的评价活动基于信息流,紧扣主题情境,且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价活动。学生能在一以贯之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评价活动。因此,课堂评价应该是基于主题情境的持续信息流,且镶嵌于教学过程之中,持续地实施。

其次,实施方法。评价的方法可以是笔试测验、课堂表现、口头问题以及学生成长档案袋。传统的评价以纸笔测验为唯一方式,而在“互联网+”课堂中的评价方式既可以是课堂表现,也可以借助技术建立学生在某一节课中的成长档案袋。

然后,实施时间。课堂评价是一种信息收集的方式,因此,收集信息不仅仅局限于每单元结束的单元评价,任何时候都能收集学生学习的信息,“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就可以做到实时收集学生的信息。例如:在一般现在时复习课例中,教师嵌入Who are organized?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 Who know the work well这三个评价活动在每个大活动之后实施,而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教师设置了Who is suitable for the voluntary work?的评价活动,这是基于前三个评价活动之上的总结性评价活动。教师不仅能够收集学生在特定情境、特定状态下的学习表现信息,也可以持续性地、综合性地收集信息。

第四,实施主体。在课堂评价中,教师是被评价学生的实施者,显然,教师是重要的主题。但是,教师并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也必须是课堂评价的主体,因为教师收集的信息是需要经过学生的“加工”才能对其学习调控产生影响的。

内容的转变,高效课堂评价的关键

完善课堂评价内容同样也是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之下有效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性举措,促使教师找准目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外部的评价必然会让教师重点关注课堂评价的内容,通过分析外部的评价内容,就可以明确课堂中评价内容的指向。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及,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因此,课堂评价内容必须围绕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教师要从关注学生词句掌握的培养走向有情境体验的真实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取向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一般现在时复习课例中,教师创设了“常州图书馆招募志愿者”的大情境,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常州图书馆招募志愿者的情境中完成三大活动即Who are organized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Know the work well选出最适合的人选;”“通过整理书籍的活动,学生巩固一般现在时动词变化的规律,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事有条理;通过介绍书籍的活动、对核心话题的提问以及完成推荐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结合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最终选出合适的人选,体会志愿者工作的意义。

结合教学目标看,Who are organized?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 Who know the work well以上三个评价活动指向学生学习能力进阶的。从评价内容来看,分别对应了一般现在时中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评价的内容只有基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促进课堂高效地推进。

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活动设计策略

(一)发展教师的评价素养

教师的评价观是受到社会文化发展影响的,教师需要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建构课堂评价参与者的身份。教师应该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主题情境评价活动,并根据课程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当前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能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可持续性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对教师使用大数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松丽,2020)。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是需长期内化的过程。因此,发展教师数据素养是提升大数据时代教师评价能力的基础。可以开设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课程,进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使用大数据收集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此外,还可增设对教师数据使用能力的专题培训,在使用数据来理解、衡量、提高学生学习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此外,教师加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主动使用数据的意识,在日常教学实践经验积累和不断反思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在课堂评价中,学生既能作为信息的来源,也能成为信息的收集者。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有助于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其次,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通过技术,学生能够监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审视自己学习的机会。然后,让学生评价结果交流。当学生与他人分享评价结果时,准备分享内容的过程促使他们体验到对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意识到学习的效果主要是在于自身的努力程度。最后,尝试让学生自己作出学习决策。能够监测到自己学习过程的学习者才能改进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不仅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能够给予教师和学生空间适时调控。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再是价值判断,而是一种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过程,是一种解读学生信息而加以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和促进教师育人的过程。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技术,才让课堂评价的过程可视、可调控,以此促进学生分析、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5.

[2] 王少飞.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63

[3] 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松丽.互联网 +”课堂变革背景下教师评价素养的发展[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3)10-1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