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师》读后感
东青实验学校 曹絮
一、活在当下
“30年后,当你回顾过往时,你很有可能就会把现在的生活当成‘往日的美好时光’,所以为什么要等30之久呢?别等了,我们建议:享受当下!当下!”的确,往日不可追,明日还未来,考虑好每一天要做的事情才能不留遗憾并且有所期待。对于教师来说,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枯燥而无聊,如果一直纠结过去的情绪,不满,一直对未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糟糕,越来越麻木。而且当教师自己的情绪低落,乏味,给学生带来的也是无趣,没劲,低效率的课堂。重复的工作往往会让人迷失,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如果周围的人也是一样的想法,那就真的很难了。从书里我学到,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目标,向家人和朋友高度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近期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等方法来提升职业认同感,找回每天存在的意义。
二、学会赞美
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是我认为的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一个班有几十个人,总归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人都是有闪光点的,只是有时候让我们头疼的学生的优点很难让人发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耐心去挖掘每个人的有用之处,挖出来以后帮学生放大,并适当的赞美,形成正面的激励,也许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建立自信。平时自己工作生活中也要将真心的赞美当成习惯,毕竟情绪是互相传染的。
三、亦师亦友
就自成长经历来看,小时候与父母发生争执的大部分都是因为无法正常沟通,成年人和小孩的思维方式,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小孩子永远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受到最新的影响,正常的成年人在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以后是很难被影响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和学生走的太近,往往会影响课堂上建立威信,离得太远又显得一点也不亲和,学生也会出现叛逆的情况。当我尝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了一点点看法。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学生越来越渴望和年轻的老师们课后能成为朋友,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老师是非常厉害的人,能够促进他们的进步,这样才会让他们心服口服,还是形成一个良师益友的关系比较恰当。由此可见,无论在哪个时期,每个年龄段的学生基本的意识特点还是差不多的。而如何形成良师益友的状态,是我需要长期思考和改进的课题。
四、充满热情
我教学实践证明,如果一节课教师没有情绪,那学生也会没有情绪,这一节课在他们的脑子里的印象就不会很深刻。如果是新课,很平淡的上过去了,课堂作业的效果很有可能会让人大跌眼镜;如果是习题课,平淡的语气下,学生睡着也不能怪他。情绪是有感染力的,即使是一节极其枯燥的计算题的习题课,也要提醒自己保持饱满的情绪,越枯燥越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语调,提问方式等等。从书里我也读到,要让自己保持乐观积极,了解自己的影响力,承担自己的责任,练就触底反弹的能力,制订难以置信的宏伟目标,另外还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并且发挥出来。这样看来,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去思考的,继续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