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投降
——读《水浒传》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九2 王馨怡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大部分人对《水浒传》的印象是: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但我不这么认为。
一开始,我满怀期待,想看到108位梁山好汉行侠仗义,劫富济贫,除暴安良,可等我真正翻开书,才发现他们就是“暴”。艰难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后,我才意识到,《水浒传》讲的从来不是惩恶扬善、替天行道,更不是忠义两全,浩气长存,它是一个黑色故事,一个反面教材。里面的英雄大都被逼上梁山,林冲、宋江等被腐败的官僚主义所迫暂且不说,一些人被“好汉”弄的家破人亡,被逼无奈,只好上梁山:秦明、扈三娘、李应……他们盲目杀人,杀无辜百姓、幼童,甚至吃人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起初我不解:梁山好汉个个武功高强,各司其职,怎么就同意招安了呢?直到偶然间看到了李德胜老师的一句话: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么一想我突然明白了。最开始,宋江何许人也?山东郓城一小吏也。“不文不武,猥琐小吏”,金庸先生的这句话我觉得完美概括了最开始的宋江。虽然在现实的体制中,宋江只是个“不文不武,猥琐小吏”,但他骨子里又矛盾的颇为自负——“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在江湖上也广结好友名声在外。这种长年的交错矛盾对人的压迫是极其难受的——“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所以他需要一次痛快的释放。但因为已被体制压迫至骨髓,顾只敢接醉酒之名一展狂态。我想起了老版《水浒传》电视剧中的“浔阳楼题反诗”。宋江题诗,先写了一句,然后回过头来问:“店家,你可识得?”店家回答:“客人笔走龙蛇,小人不识得。”宋江又写,全诗写完后,又回过头来问:“店家,你认得这诗吗?”店家又回答:“不认识。”宋江念诗,念完后又问:“店家,你可认得我吗?”店家摇头。宋江说:“终有一日,天下人都会记住宋江这个名字。”现在想来,真是神来一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宋江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所以他决定招安,他以为自己能凭借小聪明在朝堂上游刃有余,却不知这就是地狱。只能说,他们可恨也可悲。
但这就是大部分人的道路:因各种缘故而投降,也许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最后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我也有过相似的经历。那是一场数学考试,我好不容易把最后一题写出来了,大致检查完后却发现最后一题有一个致命错误,但只剩2分钟,我不确定我是否写的完。“如果就这样交过去勉强能得一半分,要是改了没写完什么也得不到,再说我已经浪费这么长时间了,还是算了吧。”我这样想。最后我那道题错了,但连一半分都没得到,加上前面出人意料的扣了许多分,结果不如人意。
我想,作为中学生,不仅《水浒传》的“忠”、“义”是我们要推崇的,“不要投降”也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现在正在面对的学习,还是以后来临的生活中的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既然放弃后一无所有,那不如搏一搏,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
指导老师:陈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