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秋风习来,凉爽的金秋给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果实,也让我们更好的品味着教育的芬香。10月17日下午第一节课,东青实验学校初中部物理高级教师姚建芬老师开设了一节校级公开课《物质的比热容》。本课是一节示范课,旨在引领科学教研组青年教师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同时也为他们的前行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姚老师就是学校这样的引路人之一。本课是九年级的内容,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的物理素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也具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姚老师抓住这个契机,上课娓娓道来、松弛有度,如行云流水般,如诗情画意般流淌的泉水,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姚老师非常擅长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她从学生最熟悉的假期沙滩旅游开始循循善诱,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沙子会比水热得快的事实,再通过沙子和水真实的吸热升温快慢的演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经验判断是否正确,接着再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沙滩沙子的温度和海水的温度会不一样呢?”,然后又引导到本课的核心问题“不同物体的吸热升温快慢一样吗?”,接着通过记忆风暴让学生回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物理性质有关呢?是物质的密度?物质的质量?还是别的什么呢?这样温故而知新,学以致用何乐而不为呢?
姚老师的“专”还体现在对学生对课堂的收放自如上。确定好研究问题后,姚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流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控制实验的单一变量,即只要让物质的种类不一样即可,其余变量如物体的质量、加热的时间等都要保持一致,这样实验才公平。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讨论完后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做实验,而是让他们在教材中画出实验操作步骤的关键词信息并写出相关实验材料的作用,如玻璃棒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就是加热的时候搅拌,使物体受热均匀。这样“放一放”再“收一收”,“动手之前先动脑”,学生对于整个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就了然于心了,成竹在胸了,实验中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在实验中,姚老师还是先放手让他们去做,比如让他们自己去调节酒精灯火焰和烧杯的距离,自己去调节好温度计在物体中的正确位置,但是实验的同时凡是有操作错误的地方姚老师都会语重心长的指出来,比如温度计读数读错啦等等。就这样又一次“放放收收”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做完实验后姚老师让学生自己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但同时又不停的点拨:分析实验数据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计算温度差来比较相同时间升高的温度;也可以画曲线图去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所用时间的多少。最后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揭示出了“比热容”概念。物质的比热容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公式、一句话,但经过姚老师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三放三收”,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物理概念物理公式开展的如此生动有趣,令教研组青年教师无不叹为观止。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尺讲台亦是如此。姚老师为教研组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上了一堂栩栩如生的课。好习惯成就未来,立足根本,青年教师务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脚踏实地地做好教育的引路人!
(撰稿:张平 摄影:王晔 审核:姚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