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微型课题>>有效对话课题>>文章阅读
《关注与学生对话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学习资料三
发布时间:2018-02-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殷玲燕

在对话中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品质

读了叶澜教授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12个教育信条,感触颇多。尤其是信条七:每个人都得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学校中的学生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时期,具有主动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责任人,是教学活动复合主体的构成。“育生命自觉”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主动性始。

“育生命自觉”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主动性开始。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现在教育上的一个难点,也是当今社会看得见的问题。当今社会,人们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孩子的培养不仅在于道德素质的培养,还要关注自尊心的培养,这有利于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那么如何在对话中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呢?

首先,对话要关注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摆在主导地位,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教会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从而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醒学生既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处,从而制定正确而合适的奋斗目标,培养出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对话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自信心。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喜爱,并能满怀激情地去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进步了,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增。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要了解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各学科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然后在课堂上使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利用各种电化设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所以还应因材施教。

再次,对话中要用爱心,以微笑,点燃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得到别人肯定和重视以及自身存在价值的一种重要的积极的情感。有了自尊心,人才会自爱、自重、自律,做错了事才会责备自己,才会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一旦失去了自尊,就会丧失自我,更谈不上自信了。让优秀的学生树立自尊心、自信心不难,怎样培养后进学生的自尊自信才是一个难题。对后进生,教师更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尊重他们。不抱偏见,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有时教师真诚的微笑,能消除学生的戒心,恐惧心和自卑心。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即使顽劣的学生,他们内心也藏着一股强烈的自尊欲望。当面斥责只会导致他们的反抗心理或失望感。

最后,对话中要加强克服挫折的心理品质教育。哪怕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学习道路上也同样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胆战心惊,退缩不前,做事畏首畏尾,也就谈不上具备自信心了。遇到挫折的孩子肯定会有沮丧、难过、痛苦等消极的感觉,我们应该积极地表示出对他们的理解;陪伴他们共同直面挫折;分析挫折并找到克服的途径;鼓励他们,挫折很快就会变为坦途。

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是一种积极向上,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需要,能鼓励学生追求学习的成功。教师要通过对话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学生就能自信地迎接生活、学习的挑战,鼓起理想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