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教育常识》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09-07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缪露

《教育常识》读后感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缪露

因为之前了解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非常少,因而对于当代的教育家更是不太了解,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特地去百度了李政涛教授的资料,他 “上天入地、知行合一;以中化西,兼容并蓄;平等对话,融通创新”为学术理想,可以说对教育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本教育常识语言幽默,事例贴近生活,不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作者用他的理解去向我们阐述了七个方面的常识,包括“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看完之后,确实受益颇深,我主要想说的就是读完之后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方面。

第一个,在人性常识即教育常识的根源部分说到,每个人都是宇宙间的独一无二。像作者,他的瘦便是他的特质之一,即使相似,那也一定不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每个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亦是如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一无二,因为这个独一无二不但有先天的,更有后天的成分在里面。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需要用自己的辛勤教育去成就学生的独一无二。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第二个,在教育理想常识里面提到,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它里面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名石雕师,当苏格拉底询问父亲如何雕刻时,父亲强调的不是技艺的高超,而是唤醒事物本身。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费解,但细细想来,也确实颇有意思。其实也就是不赞同那些固有的模式化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觉得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培育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老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

第三个是一个故事,是在为每个人的幸福而教育中提到的,说的是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询问一个孩子,假使飞机没油了,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给谁。当孩子说给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诧异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定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不是主持人的再一次询问,可能大家都会对他有所误解。孩子是想自己带着降落伞,去取油,救所有的人。我们作为老师,也应当像这个主持人学习,对待学生多一些耐心,不能过于急躁,不要过于急切的去否定学生。

当然,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还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我自己觉得,现在的我来说,看这样的书籍更多的是表层的理论上的一些理解,只有当我自己,真正的去教授学生的时候,才能把这些理论都转化为实际,也才能真正的去理解这本书所要传递的精神。

以上都是我对于这本书的一些小看法,但是参加完今天的读书分享之后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就是第二个出场的老师了,他不是像我这般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加以阐述,而是把每个常识所阐述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毋庸置疑,这对于阅读的要求更高,也恰恰说明了他定然是认真阅读的。这不禁让我觉得有些惭愧。作为一名新老师,我竟然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之低。老师们认真而积极的赛前准备,自信而饱满的演讲状态,我眼里看着,心中羡着,这不就是我所要学习的吗?

他们的演讲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联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去加以阐述,这正是我认为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贴近教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为老师们所用。在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它变得不再空洞,而是成了具体可感的实物。

不止一位老师谈到,这本书是被书名耽误的经典,这也使我不禁扪心自问,若非任务,我会去阅读吗?答案也许是:“不会。”我们被浮躁的社会影响着,被手机与电子产品支配着,被花花万物诱惑着,却忘了阅读,忘了充实自己,忘了我作为老师应该不断地学习。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只是我教育生涯的开始,往后的路还很漫长,我需要静下心来,多读书,使内心充盈,才能更好的去教育学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