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新闻>>文章阅读
反思重建展风采 相互交流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9-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丽丹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其快速成长,同时深入推进学校新基础课堂普查活动,57日下午东青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青年教师成长一营全体成员聚焦“重心下移,多元互动,集聚生成”等关键词,举行第二次月汇报课反思、重建交流会。

在每位营员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理念、新基础课堂评价表的基础上,交流会按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分成三组拉开了反思、重建帷幕。

 语文组的会议由课程中心汪海英老师主持,青年教师们依次结合第二次分汇报课谈了自己的反思与重建。沈喆、尤俊芳、黄丽州三位老师月汇报课的内容同为《小马过河》,但侧重点却各有不同:沈老师强调低年级的课堂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应是“一课一得”的课堂,应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尤老师认为,在课堂中,有层次的练习可以发展、增强学生记忆点;黄老师则希望利用课文本身的美去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实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夏莉老师认为自己虽在汇报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课堂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尤其需要在课堂上要放慢一些节奏,倾听孩子的想法。黄玥老师作为五年级的教师,在结合学生学情的情况下,情境渲染、学练结合、规律提炼,让学生更好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姚娟老师和刘树楠老师的汇报课是同课异构,姚老师意识到:课堂不应是一问一答的,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的去思考;刘老师则得到启发: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过的文章,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缪露老师就《卖炭翁》这一课文,阐明了反思重建后的课堂实践收获:导入的诗意化、重点的精细化、结构的合理化、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汪海英老师在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指出了反思重建的重要性: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我的课已经上完了”,而应该在课后反思自己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有何得失、有何感悟,要把写好课后反思当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的目标。

数学组的老师们在教师发展中心梅英媛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新基础教育理念中的关键词“重心下移”,结合自己本次汇报课的教学过程展开了反思、交流、重建。活动中赵煜斌老师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需要接受学生的错误,将真实的课堂呈现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卢彬彬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数学课堂设计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点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原则;沈虹老师分别从教育常规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吴烨老师和坎佳虹老师都针对课堂如何有效提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承蓉老师认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多种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梅英媛老师在交流中指出,新基础教育的重心下移关键在于三点:①根据学生的前在经验、潜在经验设计教学环节;②激活学生的活动体验进行多元互动;③引导学生回顾反思,集聚建构学生自己的知识树。

综合组的老师们在教师发展中心毛刘红主任的引领下,大部分都选择了“多元互动”这个关键词展开讨论。刘宁洁老师谈到“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生生讨论、师生问答等互动形式。生生讨论,通过口头表达,学生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陈晴老师和蒋媛媛老师则在自己的课堂中采用了“表演、你说我做”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范佳怡老师就“开放思维 合作发展”说了一些感悟。“课堂中需要教师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辩证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同时也是对文本深刻挖掘。”音乐顾钰倩老师讲述了自己从教以来的困惑,经过师傅的引领和点拨,终于对“重心下移”有了正确的理解:“重心下移”并不是在教学环节的最后,设计一个看似开放的活动,应该是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每一次互动中。徐聂鑫老师就“集聚生成”分享了自己的体会:英语课中,要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加以利用,切忌对“不同的声音”充耳不闻。

最后,毛刘红主任指出“重心下移、多元互动、  集聚生成”其实是课堂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应该根据学情,根据课堂中的情况及时调整,随机应变。

汇报课反思、重建交流会这一活动,已成为我校成长营的一个常规活动。它是摇篮,推动着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它是契机,推进广大教师教学教改。相信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的青年教师定会成长更快、更好!

撰稿:梅英媛、缪露、卢彬彬、徐聂鑫

 摄影:黄玥、赵煜斌、顾钰倩

审核:商骏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