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课题研究>>减负增效课题>>文章阅读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自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设计
发布时间:2009-12-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春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自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著名的教育机构爱迪乐(IDIIL)就开始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他们认为,教育改革的最核心目标是因知识经济及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帮助学生培养能自主获取知识、分析判断知识真伪好坏、灵活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评价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六大指标: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并创建出一套完整的教学理念与学习流程,帮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信心并学会如何独立思考、独立自主地学习。

2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的基本涵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新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研究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效。但把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基本能力来培养,并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目前还缺乏系统性,实践的层面操作性也不够强。

 (二)问题的提出

    120034月,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组学习能力研究中心主持开展的、针对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比例为15.6%。国外类似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困难的发生率在中小学中大约是20%—30%。这说明孩子的学习能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忽视性。如果按此比例推算,我国14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大约有6290万有各种学习问题。在我国,很多老师、家长对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现象一无所知,而习惯于把这部分学生看做是不争气、不上进、成心捣蛋。

2、现代教学论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需要,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到来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在目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由于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在追求课堂高效的同时,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就成了尤为迫切的课题。

(三)课题意义

1)基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的需要。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育应该为每个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使他们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应该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服务;应当按现代社会公民素质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培养人。

2)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对本次课改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能力培养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上来,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主动的发展。

3)基于改变本校学生现状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子弟,半数学生还是外来打工者子女。在相对落后封闭的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不足:自我意识失落,独立人格欠缺,批判和反思能力不够;被动接受,思维狭窄,不会思维;问题意识失落,缺乏“想象力”;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4)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新一轮三年主动发展目标提出了“全人教育”理念,要求培养具有自主发展意识和主动探究意识的学生;从教师层面说,教师教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我校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实践研究,把握减负增效的内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主动发展为研究的方向,有利于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贫困、停滞、空洞的现状;改变教师脱离学生实际埋头苦干,教学效果低效、无效的现状;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现状。

(四)研究价值

     1、理论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并形成可行的模式和理论,丰富学生主动发展的有关理论,同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2、实践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将关注学生学习的状况,对提升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素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主要观点:

     以建构主义和社会认知理论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将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作为促进其主动发展的最佳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动态认知理论,其理论的核心就是人的认知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和素养不是老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意义的对象。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信息的加工需要动力、技巧和方法。而这正是本课题所要解决的。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强调自我观察和矫正反馈。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以及自我调节的概念。

学习能力就是要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所以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的比对手更快。”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传播而得来的,而是在一定的文化的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得到的。它强调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这种过程中不断的把信息内化成素养和能力。

 在减负增效背景下,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着眼于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    

   (二) 课题的研究目标

     落实管理规范,结合各门学科特点,研究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三)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研究采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立志、乐学。

   2、探索制定学习规范与要求,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   

       4、研究设计开展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研究学习方法的指导。

       6、研究家庭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征为 行动+反思”,其指导思想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立足学生实际,探索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

(二)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研究方法:本课题坚持实践性原则,着眼过程,注重发展,重视操作,强调行动性、开放性与生成性。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并适当使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

     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10-20101月)

1、学校教科室组织人员调查了解本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2、确定课题组主研人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与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并讨论研究进行课题研究有可能存在的问题。

   4、鼓励并实施教师互动交流讨论与教学有关的感悟,形成经验集、问题集。

 5、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2-20116月)

1、课题组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

    2、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辅导。

3、鼓励并督促教师针对问题,主动寻求解决策略。

4、鼓励教师在校园网或教师沙龙上互动交流、讨论感悟,形成经验集、问题集。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并通过调控,不断完善。

    6、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通过分析、论证、总结交流,找出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7、组织主研人员探讨部分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研究,找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8、鼓励全校教师进行课题相关问题策略探讨,并收集、整理,形成案例集、论文集。

    9、召开阶段成果汇报展示会,及时将阶段成果公诸于众。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7-201112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成果。

2、检测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

3、申报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并召开总结表彰会。

四、本课题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我校省级课题《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的行动研究》已经结题,该课题把学生学会反思作为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能力的研究》、《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英语阅读习惯的目标研究》等区级课题正在研究中,其研究重点都与本课题相关,相应成果可以借鉴。

    (二)主要参考文献

1、周  高长梅  《创造教育全书》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9

 2、柳    《教育改革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2000.8

    3、刘小明 管延华  《现代学习论与学习指导》  东北师范人学出版社 1999.8

    4、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7

5、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8

    6、徐崇文、魏耀发《中小学生学习32法》  语文出版社   1964.6 

    7、袁祖社、高长梅《学习能力培养全书》  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8.5

    8、崔云道  《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河南教育  20041

    9、钟祖荣  《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4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