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科研园地>>课题研究>>减负增效课题>>文章阅读
东青实验学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1-0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涛
 

时光如流水,转眼有序、紧张而充实的一学期又即将过去了。这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坚持从课堂出发,以全人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方向,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为目的,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回顾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小结如下:

一、勤学理论,提高素养。

开学初,我们数学组就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平时从教育教学杂志、教育网站获取现代教育教学信息,从《新教育》中汲取教育新思想,了解课程改革的趋势,及时把握教改新动态,从而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探讨新的教学方式,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二、坚守常规,优化教学。

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全组的老师都能执行好常规要求。每位数学老师都要求上一节公开课,老师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领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与研究认真按照“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反思总结”的步骤进行公开课的准备,深入钻研教材,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让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听课后组织教师评课,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学期来,教研组教师们都能按要求备足、备好课,青年教师大都能写好详案,并及时写好教后反思。每位老师的听课也不少于15节,而且都能写好听课后的感想,作出评价,提出建议。

三、立足课堂,设计练习。

数学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应充分体现它的效度,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组在本学期开展了两次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为主题的课堂观察范例研究。分别是王燕侠老师和沈文品老师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小数》和徐小芳老师和梅亚锋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

研究过程分为:备课阶段——采用备课组集体备课,根据观察主题设计教学。首次观察——由前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教研组老师进行观察,填写观察量表,根据教学情况与观察主题进行研讨,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二次观察——由后一位老师上公开课,教研组老师进行观察,填写观察量表,继续根据教学情况与观察主题进行研讨。观察分析——根据设计的观察量表,进行教学研究,优化练习设计的方法。

这是以计算教学和感念教学两个不同领域的课堂观察,参与研究的老师都能根据主题设计教案。设计的练习内容具有针对性,选题具有层次性,方式具有多样性,教学中对练习的评价合理。此次的课堂范例研究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以练导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数学教学理念,使数学课堂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乐于笔耕,总结经验。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组的老师都能写好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青年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并撰写教学论文,其中蒋涛老师撰写的论文《让数学化和生活化水乳交融》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主题图,演绎精彩数学课堂》发表于《中小学电教》,《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与思考》发表于《成才之路》;朱建文老师撰写的论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的主阵地》发表于《常州教育报》。蒋涛、朱华锋、沈文品老师研究的微型课题《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实践研究》也顺利通过学校会议结题。教研组的活动和工作切实促进了数学老师素质的提高,实现了实践经验到理论的升华。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