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引领学生主动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市级课题研究总结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细化落实,持之以恒,课堂操练常态化
所谓“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的学习行为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据我们平时的观察发现现在的学生在诸多方面的行为阻碍了学习。如上课前准备工作草草了事或不做,听课习惯差教师经常要组织教学等造成教与学的低效。
“我们艺术组重点抓的是“课前准备的习惯”、 “专注倾听的习惯”。 如九月份,我们围绕“课前准备习惯”,从“听到上课音乐声、教学用品的准备、开课下课的问候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通过观察后进行重点训练,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从认识行为的转化和向行为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正确认识——严格训练——形成正确行为——强化训练——形成良好习惯。具体是在课堂上落实常态化。通过教师的有效监督和细化训练加上百分的耐心,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如低年级,主要是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大声发言、标准“三姿”、按时工整完成作业、自己检查订正作业、自己收拾学习用品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在课上运用加笑脸激励措施,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多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了。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一种紧张学习的课堂,而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