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青实验学校微型课题申报、评审表
课题名称 | 如何培养小学生歌唱情感的研究 | 相关学科 | 音乐 | ||||
主持人 | 徐丽丹 | 其他成员 | 江惠珍 | ||||
申报时间 | 2011.10 | 拟结题时间 | 2012.9 | ||||
课题设计 | 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概念界定、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成果形式、成员与分工、时间安排等方面撰写,可插页。 一、研究背景 借助 二、目的意义 为什么小学生的声音不美,不能激起情感的共鸣。按道理说,童声是纯真的、甜美的。分析现状,有众多的因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们音乐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引起的,在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听赏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歌曲艺术处理。老师只是停留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已,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来进行歌曲的艺术处理,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是歌曲的灵魂,情感是细腻的东西,把握好了情感,歌唱就有了真情实感,为了让我们小学生的声音能做到“以身传情,声情并茂”,陶冶美的情操。从小得到到美的感化,美的熏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的向往,使其身心得到愉悦,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喜欢音乐主动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情趣性。提高艺术鉴赏力。“超级女声”等当红明星唱的歌之所以吸引人,关键是他们唱得很动情、演唱时很会“煽情”,是用他们的“心”去唱歌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唱歌”课,原因常常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情”的重要性。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新音乐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了总目标的首位,且指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 三、概念界定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客观现实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有一个突出功能,即情感对人的实际行为和实践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效能。歌唱是最有情感的艺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歌唱中,情感的表现、情感的宣泄、情感的交流已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永恒的追求目标。同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也是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在教育部历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把情感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四、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科学高效、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意识,更好地演唱和表现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能在实践和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 五、研究策略 第一,课前预习----酝酿感情 第二,导入歌曲----以情激趣 1、通过“情境”激趣 2、通过“教师的情”激趣 第三,学唱歌曲----情感唤起 1、节奏的掌握2、段落的情感处理3、歌曲的聆听感受。 第四,巩固歌曲----情感深入 1、引领体态律动:用肢体语言表现美 2、引发情感歌唱 :用美妙的歌声表现美 3、处理歌曲结构: 用乐理知识传授美 ①处理歌曲高潮②处理歌曲结尾 第五,表现歌曲----声情并茂 1、朗诵(配乐)、(器乐、动作)表演的运用 2、创编歌谱、歌词和创编动作的运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采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一些文献理论的研究,找到相对应问题的策略,对症下药。 2.行动研究法:根据任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音乐学科教学中进行实践尝试的实验。 3.经验总结研究法:在课题实践中,对研究获得良好效果、有创新意义的先进经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从而达到系统总结获取经验成果的目的。 七、成果形式 1.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案例 2.教学随笔 3、教育教学论文 八、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一)准备阶段(2011.10-2011.11) 1、制定课题方案。 2、学习研究方案,学习有关材料、明确研究思路。 3、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反思自己的经验和困惑。 4、调查学生情况。 (二)实施阶段(2011.12-2012.6) 1、加紧文献的理论学习,按实施计划进行课题研究。 2、讨论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 (三)总结阶段(2012.9) 1、反馈学生的信息,并做好个人总结和反思。 2、对照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教育教学随笔。 | ||||||
教科室审批意见 | 建议把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带进音乐课堂中去。 同意立项。 | ||||||
本表一式两份,教科室和主持人各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