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青蓝工程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不断地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为了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早日成才,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学校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融入状况。为了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不断促进他们向骨干、学带、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学校继续开展了该项活动,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举行签约仪式,营造成长氛围。
学校一开学就十分重视青蓝工程的推进,于9月2日下午,在会议室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签约仪式。金建瑛副校长主持签约仪式。会上,商骏涛副校长宣读了师徒结对名单,并对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汤国忠校长向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师徒结对签约不仅仅是一种仪式,它更是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全方位成长的一次携手共进之旅,青蓝工程将为大家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快捷的发展通道,为师徒的共同成长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接着,汤校长回顾了自身的成长经历,认为师徒结对是加快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最后,汤校长向师徒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确立共赢目标,师徒结对既要促进徒弟尽早入门进而走向成熟,也要激活师傅的教育教学研究状态,共赢不仅可能,也将成为必须。二是强化指导职能,师傅不仅要指导好徒弟的教育教学,也要全面关心徒弟的思想与生活,更要向徒弟敞开心扉,给徒弟以真诚的帮助。三是勇于担当责任,师傅要在一年之内把徒弟带出来,力戒不作为;徒弟更要虚心好学,专业成长关键仍在自身努力。
二、举办研讨会,关注成长过程。
成长=实践+反思。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反思,学校在11月9日下午举行“青蓝工程”研讨会。张丽玉教导主持会议。会上,首先由新教师说说开学至今两个多月的收获与困惑,新教师们非常坦诚地交流了自己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取得的收获,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以供探讨。然后,金建瑛副校长认真聆听了新教师的心声并作了总结,她认为在“青蓝工程”活动中,师傅善教,徒弟好学,师徒交流坦诚。金校长对新教师的困惑发表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一、新教师要广泛学习,利用多种渠道学习。二、新教师要学以致用,不要简单地模仿,要批判性地继承。三、新教师在工作中要多点爱心,做学生的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最后商骏涛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提出了六点意见:一、对“青蓝工程”的重新认识,它是生命成长的需要。青蓝工程不只是个双赢的工程,也是个多赢的工程。二、遵循教育规律共同成长。三、教育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不能放弃和推卸责任。四、相信学生才能产生静待花开的信念。五、学生在玩中成长,没有玩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六、组织教育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新。本次活动,为新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解除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增强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信心。
三、打磨课堂,提升执教能力。
课堂是关键,怎样提升教师执教课堂的能力是青蓝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要精心备课,反复打磨,不断提升。新教师在上一节汇报课之前,不但师傅要指导备课,更要指导磨课,反复修改教案,直至课达到预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师傅和我徒弟都得到了共同成长。梅英媛的徒弟汤佩佩在她的总结中是这样说的:师傅常鼓励我多上公开课,回想每次上课,教案她都亲自来予以指导。师傅的这种高度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作为他的徒弟,我没有理由不勇挑重担,不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在师傅和资深教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片里的青年教师评优课,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个月的汇报课我都很认真的去上,每次的试上师傅都会仔细听,并提出意见,通过师傅的指导,在教学方面我有了一定的进步。
四、学校关心,活动推进。
一学年来,教务处除了督促教师完成相关的计划与总结外,在过程管理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教学研讨,课堂诊断,学科指导等,为青蓝工程的有效推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他部门,也相互协作,共同支持。如教科室,每月的教学随笔征集与评比,教学沙龙等活动,促进教师反思与交流。德育处,在新教师班主任工作中,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并通过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会,在营造家的氛围中使教师感到学校的温馨,开展的读书活动,师德论坛,教师演讲等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许多平台。
五、肯定成绩,不断进取。
青蓝工程,是共同成长的摇篮。如:邱惠英老师在她的总结中说:“在师徒结对过程中,我也领教到了周琴教师的厉害,她有着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有着娴熟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她们青春活泼,热情洋溢,对学生有着无限地热情;她们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敏锐大胆的创新意识,这些都让我大长见识,也给我注入了新生的活力”。徒弟周琴在她的总结中说:“我听师傅的课也会有很大收获。邱老师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课堂上无论是授课,还是组织学生方面,都是游刃有余,而且条理特别清晰、节奏紧凑。她的课给人感觉充实但从容不迫,特别能让孩子学到知识!邱老师也给了我很多的建议,我也把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青蓝工程”,对徒弟来说是一项希望工程,对师傅来说是一项充电工程,而对东青实验学校来说则是一项合力工程。“青蓝工程”将在立足学校自身盘活教育资源和在教师的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教务处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