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服务地方作贡献”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省教工委提出的“重科学发展实效,办人民满意教育”和市教工委提出的“科学谋划促发展,实现常州教育高位均衡新跨越”主题,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关键,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为保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上,落实到转变教育观念上,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中,落实到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中。
(一)强化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学习,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什么是学校的科学发展、怎样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上统一思想,在“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上统一思想;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上统一思想,不断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党员创优、创先、创新的责任感。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学校来说,发展既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办学理念的提升、办学思路的明晰、办学行为的规范、办学活力的彰显,特别要体现在优秀文化的传承、服务能力的提高、教育方式的改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体现为教育效果、办学效益的彰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学校来说,就是要以生为本、以育人为本,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学校来说,就是要着眼于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和特色、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不同家庭和社区背景、不同性格和天资、不同兴趣和爱好、不同优点和缺点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长的机会;就是统筹协调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等多个岗位,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
(二)突出实践特色,科学发展上水平。中等职业学校要围绕“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设计活动载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教育吸引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强化规范管理,不断增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普通高中要围绕“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服务学生未来发展”设计活动载体,强化学校办学特色,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自强自立的能力,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途径,适应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义务教育学校要围绕“关注学生身心发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活动载体,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保护学生安全健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高水平高质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主要围绕“依法规范办园行为,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持保育教育并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设计活动载体,着力提高幼儿教师保教能力,努力开发幼儿潜能。学校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学生发展的关键也在教师。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每一位教师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中央关于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坚持“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落实在活动中。
一是更加注重取得实效。紧密联系常州教育发展现实,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规范办学行为相结合,与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相结合,与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相结合,与深化教育党建品牌创建相结合。科学设计引起教职工党员共鸣、便于教职工党员参加的具体活动载体,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普遍受到一次生动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要认真查找并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党员从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通过学习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本职工作中。要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按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探索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要办一两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实事。
二是更加注重简便易行。在坚持中央关于学习实践活动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学校的具体情况,突出联系实际,强调注重实效,灵活安排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科学设计学习实践活动步骤,在学习内容上注重通俗易懂,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喜闻乐见,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更加切合学校实际。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创新精神,鼓励和支持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方式。在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力戒形式主义。
三是更加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普通学校和成人学校等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分别找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着力点,因地制宜地组织活动;区别担任学校领导职务的党员和教职工党员的不同职责,分别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岗位教职工党员的特点,加强具体指导。学校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学校党组织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充分调动教职工党员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对于离退休教职工党员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党员,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活动。防止学习实践活动一个模式、一个标准。
四是更加注重强化基层。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党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强化组织功能,创新活动方式。学校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到工作上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不仅关心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更要关心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观,做到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广大教师要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加强对教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督促和服务,提高学校党组织推进科学发展的执行力,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的协调和联动,把第二批各级教育部门学习实践活动形成的成果通过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学校,把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纳入到各级教育部门整改落实的内容。统筹安排学习实践活动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统筹安排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统筹安排专题理论学习和结合教育教学具体问题的学习。为学校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探索通过结对帮扶、上下联动等方式解决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