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党课材料
各位党员:中央决定,从今年4月底开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今天,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镇党委关于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的要求,谈谈对“三严三实”的认识和体会,跟大家交流、共勉。
一、 深刻认识“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三严三实”,在全党、全社会引起高度共鸣,形成了广泛共识。“三严三实”只有短短6句话24个字,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精辟深刻,是我们做人做事、为官用权的警世箴言。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修身正己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今天,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道德修养、忠诚履职、廉洁实干上当好模范。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这就鲜明地告诉我们,公权民用,一丝一毫不能私用,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当领导的,应当把秉公用权作为底线,时刻做到公私分明、公而忘私,确保公权行使不越轨、不谋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我们常说,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领导干部能不能经受住错综复杂的考验和形形色色的诱惑,关键靠自省自律,靠节制私欲,靠个人修为,靠自我约束,始终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之心。所以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古人还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讲的就是自我修炼,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我们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真的要慎独慎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谨防得意忘本,保持一身正气。
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出点子、定方案、制政策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符合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其本质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陈云同志曾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是出于公心,为民谋事,而不是为私谋事,秉持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身体力行察民意、知实情、接地气,不简单地“跟风”;第三,落实工作时不照搬照抄,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马上就办。这就需要我们拿出舍得付出,舍得吃苦,舍得自我牺牲,敢做敢为、善作善成,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实干中抢抓机遇。
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人讲,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以诈御人者,人亦以诈应。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怎么对别人,别人也怎么对你。党员领导干部为人处世做官应当诚实守信,坦坦荡荡,思想上与党和组织同心,行动上与党和组织同步,对群众真情实感,对同志真心实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三严三实”的核心思想,就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三严三实”是新形势下我们党对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品格和做人操守作出的最基本的规范,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极大丰富与发展,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对照要求,认真排查自身不严不实的地方
三、下大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要从根上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关键在于切实把自己摆进去,用“三严三实”的戒尺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严”字当头、落到“实”处,进一步严纪律、强约束、敢担当、务实干,形成风清气正、团结拼搏、廉洁实干的良好教育生态。我重点讲四条意见:
(一)加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一个党员干部,如果平时不学习,空虚无聊,时间久了,难免会被歪风邪气所侵蚀,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迷茫、道德上失范、生活上放纵。这几年发生的形形色色的领导干部违纪案例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学习是提高思想认识的前提,是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有效途径,是筑牢理想信念、补充精神之“钙”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1969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白天田间劳动间隙、晚上睡觉前都手不释卷,一点一点积累。”他在浙江主政时强调: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他又说,即使政务再繁忙,“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以修身做了榜样。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事务太繁忙,没有时间学。那你忙能比总书记更忙吗?学习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希望各位党员见缝插针,每天都坚持学文件、读书、看报、看电视,日积月累,也会厚积薄发。至于学什么,应该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重点充电,又广泛涉猎。因为知识多了,也会融汇贯通,让人智慧聪颖。当前,我们最迫切的是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刘云山同志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这次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学习党章。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明确规定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好好学习党章,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真正做到对党忠诚、爱党护党。三是学习法律法规。自觉学法尊法守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四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讲,“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应当从中国浩瀚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我们做人的思想支撑、文化支撑和哲学支撑。五是向革命先辈学,向先进典型学,激发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激发自己人性中的真善美,通过学习,给人以思想净化,给人以心灵励志。总之,通过学习,涵养浩然之气,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二)强化道德修养,筑牢立身之本。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就强调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实际上就是修炼为官之德,这不仅关系个人荣辱,更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政权的民心向背,关系事业的成败。一名品德高尚的好干部,犹如高山景行,让人仰止,即使政声人去后,仍获得百姓的口碑。希望大家加强自我约束,锤炼党性修养,用心涵养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情怀,慎独、慎初、慎微,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自立、以德施政、以德服众。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家风是个人道德养成的源头,家风纯,也有利于作风正、党风清。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重视家庭建设,以身作则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教家风修身正行。人民日报上有一篇很短的言论,题目就叫《教子当如林则徐》,文中引用了林则徐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建议大家读一读,也可以此为镜。
(三)秉公用权,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试。老实讲,权力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利国利民,用不好则损害党的事业,也毁了自己、害了家庭。很多人有权力了,往往会成为被“围猎”的对象。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如何正确行使权力?首先是出于公心,自觉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当领导最重要的能力是出于公心,施政公道。其次,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关键是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按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办事,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安排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独断专行,防止公权私用,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第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加快实现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各领域办事公开的常态化、全覆盖。
(四)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实干。实干是对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要真抓实干,关键是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给我们三招:第一招,要有“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钉钉子,得钉到点上,连敲七八下才能牢固。第二招,“马上就办”。对于那些急需解决而又能解决的事,要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抓紧组织实施,避免拖拉作风。
这次中央在全党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化,是共产党人抓自身建设常态化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有利于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全体党员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来,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使自己的作风严起来、实起来,做一身忠诚、一身干净、一身担当的好干部、好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