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文字,指点课堂
——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胡志英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评课、议课,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频繁的教学研究活动,然而像我这样却常常为此困惑,听课如走马观花,评课也是泛泛之谈,语言味同嚼蜡,常常千篇一律。沈毅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读着这本书的感觉是越读越想读,阅读越想看。作者说得真切,讲的实在。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宝书。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有一些感悟。
书中传达着一份“经历着酝酿时的焦灼、破土时的悸动和花开一刻的欣喜”。透过这本书,我意识到,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对于个人而言,我觉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观察他人的课堂时,重要的是学习他人的课堂经验;在反省自己的课堂时,重要的也是发现自己的课堂经验。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工作,所以评课也完全可以百家齐鸣。
原来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评课内容:
“我着重评点今天的6节课。总体感觉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火红的石榴花”,“一串一串开着,拥着挤着的紫藤萝花”,让我眼前五彩斑斓,真可谓是“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还有孩子在叫“月亮在这!”“月亮在这!”花儿在叫“我要开花!”“我要开花!”月亮竟是这么多啊,花儿也是如此缤纷灿烂!这次听课,感觉初中语文的课堂真是异彩纷呈!”
自己感觉这位专家对课的点评真是精彩,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他巧妙地引用了几位教师所上课文中的句子,让人觉得既亲切又高明。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火红的石榴花”(郭沫若《石榴》)
“一串一串开着,拥着挤着的紫藤萝花”(宗璞《紫藤萝瀑布》)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月亮在这!”“月亮在这!”(贾平凹《月迹》)
“我要开花!”“我要开花!”(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样的评点,亲切又智慧,令上课、听课的教师感佩不已:为专家听课如此入神专注而感动,为专家们如此深入文本、激扬文字而佩服,佩服评点者的缜密思考,佩服评点者的匠心独运。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以身传法,身教重于言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火红的石榴花”(郭沫若《石榴》)
“一串一串开着,拥着挤着的紫藤萝花”(宗璞《紫藤萝瀑布》)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月亮在这!”“月亮在这!”(贾平凹《月迹》)
“我要开花!”“我要开花!”(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样的评点,亲切又智慧,令上课、听课的教师感佩不已:为专家听课如此入神专注而感动,为专家们如此深入文本、激扬文字而佩服,佩服评点者的缜密思考,佩服评点者的匠心独运。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以身传法,身教重于言教。
沈教授强调,参与听评课的人需要考虑以下三点:一是基于“现场”,要充分考虑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就此课论此课,不要作过多的类推或假设。二是要充分考虑教师本人的独特性,挖掘上课教师好的东西,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三是在评课时,谈到存在的问题,最好“体谅优先”,要有证据、有针对性、有建设性地提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沈教授他所强调的“课堂观察”。
在上一个案例中,这位点评专家就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其实却是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守住了我们语文学科的本色。所以,这样的评点也可以是重视课堂观察的一种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