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用“心”教育学生》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顾建军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用“心”教育学生》一文,体会颇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应这样做。
1、 让“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
对学生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师的爱应该博大,让班级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爱的情景中,他们心中就会充满者阳光,对班集体就会充满希望。对学生的爱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思想、心理、品德、情感、身体等各方面,不只是课内、校内,而是体现在时时处处。教师的情感和爱心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情与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形成“爱生——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2、以“真心”获得学生的信任
(1)、敢于对学生说不知道。每个人的知识都有盲点,老师也不例外,老师同样也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老老实实告诉学生。但事后还需要尽可能了解它。
(2)、放下架子,敢于向学生认错。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失误。
(3)正确运用激励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激励手段,但表扬与批评必须用真心,有感情的投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教师表扬学生要出自内心,要出自对学生某些良好品行真诚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加激励学生发扬自身的优点,特别是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些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教师批评学生要入情、入理、入心。入情就是批评应具有情感性,以情动人,批评要建立在对学生关心和爱护的基础上,以真诚的态度引导学生平心静气和地认识自己的错误,进而鼓起勇气改正错误。入理就是批评要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入心就是批评学生要注意师生心理的协调,特别要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
3、与学生“交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1)、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心”。教师要把握好师生间进行交流的最佳时机,应在教学中将自身的情感置于学生中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能摆出咄咄逼人的气势,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学业。
(2)、注重课余时间“交心”。课余时间是教师了解学生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良机,可以与学生叙家常聊天。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心态,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走出阴影与误区,这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教师的评语不能千篇一律,套话连篇,要有个性,要准确反映学生的情况,要包含爱心,一分为二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能感到自己的成就,从而也能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进而对老师更加亲近。
(4)、通过网络沟通交流。信息时代网络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学生多数都能上网聊天,我们可以建立班级QQ群,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正确引导,和学生交流思想,让电脑网络成为老师和同学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4、“耐心”和“恒心”是教育成功的必要环节
一般地讲,好学生听话,接受教师的教育快,教师在情感上与这些学生比较接近,但教师更要重视对后进生的工作。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后进生由于自身因素,他们感情易冲动,情绪易波动,行为也常常变化无常,因此后进生的工作常常会出现反复,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由此可见,教育学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
5、“信心”是教育成功的动力
作为教师应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往往会出现多次反复,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任何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或出现反复时,教师的心态就显得十分重要。不要因为学生出现反复就丧失信心,放弃教育转化工作;也不要因此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生出现恨铁不成钢的言行。此时教师要冷静分析思考后进生出现反复的原因,教师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的学生,肯下功夫,教育出现成功的那一天就会到来。
总之,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爱心、真心、交心、耐心和信心去构筑一个健康、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