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我们离大师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2-05-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晓东
我们离大师有多远?
                                                                          ——读《学学名师那些事》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刘晓东
在本次寒假期间,我读了专业书籍《学学名师那些事》这本书,本书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鲜活化,把教条的写法改变为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让我们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成功案例,将名师们的所思所想深刻的呈现在我脑海中。名师吴正宪的“圈套教学”、赵景瑞老师对机智教学的深入剖析、唐爱华老师对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这一切都让我深深的感到教学原来也能成为一种艺术、也能成为一种愉悦。虽然名师们的做法不尽相同、我也未必能成为像他们靠拢的名师,但是作为同样身在第一线教育岗位的我们都可以找到教育的本质——与学生共同规划发展,以求共赢。
      其中印象给我最深的是魏书生老师转化差生的事例,他利用赏识和耐心,一次次挽救了边缘的学生,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名师就是名师,有自己的思想,善于思考,让学生的上空永远星光灿烂,一次次使他们走向了成功,找到自己的社会坐标。
老师说“当班主任就是为学生服务的,要发现每个学生人性中最美的地方,启发激励让他成才。在我眼中从来没有差生的概念。”正因为魏老师眼里从没有差生这个概念,所以他能够平等对待学生,不以歧视的眼光来看待差生。在魏老师的眼里,后进生的意思就是“后来进步的学生”。那么,我们从魏老师身上能学到什么呢?
第一、树立正确的育人思想
    学习魏老师的教育方法,首先就得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思想上改变了,教育方法也会随之改变。我们要像魏老师那样,树立“没有差生的概念”这一思想。
第二、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
转化差生不是一戳而就的。为人师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容忍、去宽容;要有充分的爱心去奉献,真正爱生如子;更要有信心,要多为自己鼓劲儿,坚信自己能够转化他们。
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拿起表扬的武器,去真诚地赞扬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去欣赏他们、尊重他们,使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差生。
第三、以激励为手段,以转化为目的
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方法激励学生,都是一种手段,转化、促进其进步才是目的。我们既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盲目说好话,也不能降低对他们的正常要求,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促进他们发掘潜力,向优秀看齐,增强上进的动力。
第四、把握激励方法,有的放矢地赏识
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赏识
激励时,一定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与促进,而不能千篇一律地赞美。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课上得好,还因为他们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像魏老师这样的名师还有很多,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如果这样,我想我们离大师的距离会缩小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