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班主任的幸福感
——读《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常晓东
寒假,有空的时候又把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拿出来看看,虽然已经看过一遍,但这种经典的书籍每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班主任——李镇西老师谓之的甜蜜的“苦差事”,在不同的人眼里感受不同。在我们眼里,班主任“工作辛苦”“责任太重”“学生难管”“身心俱疲”……作为班主任,受点苦没什么,关键是心理上承受着许多的压力,因为一个班主任面临的各种考试压力乃至升学压力实在太沉重!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也实在太高太高,这一切都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和精神负担,因而体会到班主任的幸福是越来越少。
在《寻找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一节中,李老师从“班主任从哪里丧失了幸福感”“班主任的厌倦感是如何产生的”“班主任的幸福源于何处”“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等方面分析了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找不到幸福感的原因,介绍了找到幸福的方法。
李老师从7个方面来叙述了班主任的幸福的来源1、享受职业。2、赢得尊严。3、学生爱戴。4、同行敬佩。5、家庭幸福。6、衣食无忧。7、超越自我。
其实作为班主任的我,感觉没这么复杂,什么是最幸福的,就是我的教育对学生起作用,能受到学生的爱戴,我感觉这是作为班主任的最大的幸福。过年时,学生发贺年短信,我很幸福;走在街上,遇上学生叫上“老师新年好”,我很幸福;在家里,有毕业的学生来和我聊聊天,我很幸福;有开心事学生能和我共享,我很幸福;有什么烦心事学生能和我倾诉,我很幸福……。
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来“感情投资”的,这就要求我缩小与学生的心的距离,这几年,我觉得我越来越难走进学生的心,虽然我也在努力改变这种距离,每天我总坚持找几个同学聊聊天,谈谈心,偶尔也会让孩子感动的泪花满面,但更多的时候,我是教育者,只是简单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只是默默的听着、默默的流泪,很少开口向我说着什么。我知道,我还只是“走近”了孩子,还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缩短和他们的心灵距离。
从李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中,我读到李老师记录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真正幸福的班主任。看到他和学生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知道了什么是学生的爱戴,我多么羡慕那么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都跑到他那儿去了,如果我的学生也这么听话,我肯定也非常幸福。但我也知道,李老师的这些学生不是凑好了数跑到他那儿去的,因为他走进了学生们的心,同时用自己对他们的教育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是李老师对班主任的那份执著,对爱那份坚持,是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把他的学生教育成一个个让人羡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