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2-03-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邱惠英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东青实验学校      邱惠英
假期里,走亲访友占去了自己一部分的时间,难得消闲,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如这本书的封面上端的一行小字——“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多么简单却深刻的言语啊,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品读之后有了一些收获:
人才这个参天大树的根基就是好习惯,树在种的时候就要扎好根,人在小的时候就要训练出好习惯。嘴皮磨破了,眼睛盯酸了,人也累瘦了,孩子还是没管好。培养孩子光有热情可不行,手法强硬还会适得其反。而《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却给我们阐述了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章章节节都折射一个理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良好的习惯也能给人带来好运。书中有许多这样的事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虽然应聘者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提问,却未被录用。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的一个纸团。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把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让他打开捡起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俄罗斯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为什么能从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来宇航员们在参观飞船的时候,只有加加林一个人在走进飞船时脱去了鞋子。飞船的总工程师认为他既懂规矩,又如此珍爱自己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力推加加林,促成了此事。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活当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习惯对于孩子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性。孩子每天必做的卫生工作,每一样做的井井有条,可是学习中却很是令人担心:上课时反复强调的问题,到作业中还会有出现错误;明明会做的数学题,却总是出现计算错误;经常教育孩子上课应专心听讲,可是在课上还总是要思想开小差;每次作业批改讲评后要求他马上订正,可是还是有小部分不订正,需要我的监督……孩子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方法种种,在关鸿羽的这本书中可谓包罗万象,如境教法、身教法、训练法、言教法、实践锻炼法等等。而训练法和身教法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关鸿羽老师认为对于教师来说训练必须科学,要持之以恒;还要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更要严而又严,不要有例外。做到寓爱于严,严爱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他还认为身教法也很重要。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尤其是坏习惯。所以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决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而是教师用生命对孩子的教育。它体现在教师的品格之中,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
至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作为重点看了好多遍,特别是班上也有学习磨蹭的孩子,上课不专心的学生,写作业马马虎虎的学生也不少,文中提到的妙招使我有了在学生身上试试的冲动。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最重要阶段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用研究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灵去感受,那么他们一定能够事半功倍,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我会牢记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教育无小节,我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为他们有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而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