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成就智慧课堂,以智慧课堂生成智慧
——读《智慧数学课》有感
张丽玉
一直以来很崇拜黄爱华老师,他的课堂充满笑声,学生学得轻松、快乐,10月份又有幸再次聆听了黄老师的课,感触颇深,静下心来拜读了他的《智慧数学课》这本书,有茅塞顿开之感,我们的数学课应该是智慧课堂。
书中说到:“孩子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学生拥有的应该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智慧课堂以知识为载体教给学生智慧;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体现智慧的生成,发展生命的灵性;是学生获得智慧的课堂,是教师智慧成长的课堂。”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数学教学, 我们的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了批改作业、辅导差生之上,长年累月,天天如此,身心疲惫,而对于我们数学课堂的钻研却保持了一种淡化的心态,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之所以有很多课堂遗留问题,难道跟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没有关系吗?的确,我们与其在课后辛苦,不如做到“防患于未然”。想要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智慧,我们首先要做的,也许是学会如何给我们自己智慧。
无论是智慧课堂还是智慧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课堂是智慧的课堂,管理是智慧的管理;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当教师的教学策略不仅是怎样讲清楚,而且是怎样创设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涵的大量数学信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合理猜想、作出证明、社会调查、小组讨论等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到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时,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也就有了创新的可能,体验成功的可能。
也许我们的出发点应该停放在"如何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之上,那么课前教师对文本的钻研尤为显得重要,同时,我们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吸取教训,完善自身,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同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得自身的教学智慧不断得到提升,今后才会更有力地作用于我们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将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