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恩中成长
——读《革命英雄的故事》有感
武进东青实验学校 九(3) 赵梦
晚霞渲染天边,它,是在感恩太阳对它的点缀;大树茁壮成长,它,是在回报大地对它的哺育。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感恩,可以使一个人更美丽。
——题记
去年暑假,有一群人,深深地把我感动;有一种精神,深深地让我肃然起敬。他们也是一个个普通人,却为了抱负,为了梦想,为了祖国更美好的未来,做出了一个个伟大的壮举。《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众多感人肺腑的先烈的故事。
董存瑞,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长大后,他加入了八路军,随后有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攻打中华民国政府军驻守的隆化城。据说,在冲锋时,遭到一个桥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董存瑞便抱起炸药包,准备进行爆破。冲至桥下后,发现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也没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药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索,与暗堡同归于尽。董存瑞的行为,使得他成了中国共产党宣传的著名战斗英雄。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纪念碑,碑上刻着朱德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作战。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12日11时,他的潜伏地不幸被敌盲目发射的燃烧弹击中。为了不暴露部队的整个行动计划,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巨痛,在5个小时的时间里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此次作战的胜利。英雄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万古留存。
除此之外还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正气凛然的就义诗,刘胡兰面对敌人的轧刀,宁死不屈,狼牙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毅然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他们为的不是自己,而是革命的胜利,祖国的未来。即使烈火焚身,毅然巍然屹立。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昂首挺胸,奋战到底……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对信念的坚持,在对信念的追求,而生命的价值则在于为信念为信仰奋斗过程中的奉献。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舒适,美丽的新时代,这样的生活来源于革命英雄的无私奉献,来源于改革开放。而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就是“感恩”。感恩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我们常常会把感恩挂在嘴边,可却少了行动。其实,感恩无处不在,为工作劳累的父母倒一杯茶是感恩;作为学生,努力学习,这是感恩;作为一个小公民,能够遵纪守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当你灰心丧气时,有人会给你希望与鞭策;当你落魄时,有人会给你前进的动力;当你迷失方向时,有人会给你指点迷津;甚至还有人会为你付出一切……面对这些,我们能不心存感激吗?真正的感恩就是美德,去关爱他人,为他人服务。感恩,是一种素质,现代社会,倡导文明,有素质,一个没有感恩之情的人,是冷血的,他不会是一个有素质的人,更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好公民。
想到感恩,想必大家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进入了初三,学习作业繁重,常常一回家,吃完饭就做作业,和父母沟通的时间也少了。有时,常常会因为他们的唠叨而感到厌烦,我深深地为此惭愧,看着他们无奈的表情,我也有点内疚。想着他们抱我抚养这么大,换来的确实厌弃,的确有些不忍。于是,我更加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可能,对于父母来说,最大的回报就是了孩子可以快乐,幸福。对于我们来说,这点回报的确是少了许多。
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现在开始在感恩中拼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试着做一个称职的儿女,学生,公民。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共产党!
指导教师:胡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