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敬畏 生命——《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11-21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胡沁怡

敬畏 生命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八(1) 胡沁怡

谨以此书献给阿尔伯特·施韦泽。他曾说: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预防的能力,他们会因毁灭地球而灭亡。
    
曾经我们的城镇拥有着大自然最无私的恩赐,拥有着最新鲜的空气和星罗棋布的农场,繁花似锦,流云长长,有着生命最初的面貌。如今鱼群死亡,树木枯萎,鸟奄奄一息,动物家禽成群结队地倒下,孩子的瞳孔中再也没有了光彩。春天再也没有了声音。见此,人们束手无策,焦急十分,这可真是讽刺啊!给这个世界造成累累伤痕的不是什么魔法,也不是所谓的天灾,而是人类,是自以为高高在上的人类!
     20
世纪50年代,人们都沉浸在杀虫剂无害这一天大的谎言里。像是濒死的麋鹿,殊不知自己被一群豺狼虎豹团团围困,却仍沉浸在自欺欺人的甜美梦乡里。像是踩着面包的小姑娘,将最重要的东西弃之敝履以换取不切实际的白日梦。《寂静的春天》1962年正式出版,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开始。此书一经出版,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寂静的春天》的结论是严峻的,它就像是狂野中的一声呐喊。前所未闻的观点,在人们着引起的不仅是震惊,更是恐慌,特别是来自化学工业界的愤怒,无数的谴责与批评,像纸片般的向蕾切尔·卡森飞来。但身患乳腺癌的卡森却没有退缩,而是以异常坚强的毅力面对众怒。卡森如今再也无法回看一眼这个世界了,但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仅仅是美国,甚至是全世界。真相可能会迟到,但它永远不会缺席。
   
人类对抗自然的方法是迫使其屈服。大自然赋予了人类一切,如今却被自己所创造的人类伤害的满目疮痍。湖上的芦苇已经枯萎,再没有鸟儿歌唱。为了消灭难以成灾的火蚁,政府每英亩使用两磅的狄氏剂和七氯,导致当时在地面上活动或者经常在低矮植被间活动的鸟儿全部死亡。在地面筑巢的北美鹌鹑几近灭绝。喷药后,没有小鸡能被孵出来或者是能存活下去。而为了防治云杉蚜虫,飞机光顾了米拉米奇流域的森林。到了八月没有一条小鲑鱼在他们春天曾停留的河床的沙砾上出现,所有的水生昆虫早已不见所踪。为了治理象虫幼虫,人们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治理运动。最终藤曼枯萎幼,苗难以成活。只是为了打击为数不多的日本甲虫,最为致命的的艾氏剂被喷洒在外出的市民身上。 大量的死鸟无一幸存,人们呕吐发烧。为了营造一个没有甲虫的世界,人们被自己研发的药物送进了医院。为了自己的利益人类对待所有与之共享地球的生物都是残酷的。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亘古如此,一旦打破层层溃败,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终将自食恶果。卡森用触目惊心的数据为人类敲响了警钟:化学药剂是把双刃剑,伤人伤己。经过杀虫剂问候的昆虫却如春日之草,春风吹又生,数量增加更加迅速,并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为此,人们又埋头钻进实验室,拿出更强的杀虫剂。昆虫的抗药性的发展和新型化学品的投入速度不相上下。雪崩的声音越来越明显……
   
昆虫问题也如治洪般宜疏不宜堵。使用强制死亡的杀虫剂不仅害人害己,也为日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无止境的圈重复着研发,使用,失效,又重新研发新的威力更强的杀虫剂。人类与昆虫的拉锯战只会害了人类自身 。所以在雪崩前生物防治是最为有效且安全的方案。就如使用绝育雄蚊来控制蚊子大量滋生,在世界各地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生命是超越了我们理解的一个伟大的奇迹,甚至当我们要与之对抗的时候,也要心怀敬畏。诸如使用杀虫剂作为武器,充分证明了我们知识匮乏,能力不足,但是知晓如何去引导自然的发展,那么完全不用斥诸武力。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够对科学自大自负,而应当怀有谦卑谨慎的态度。
   
生命还要延续……
   
生命从未分三六九等,无论是人,兽,抑或是植物都是这个地球的生灵,谁都无法决定其生死。
   
过度的索取只会加速地球的灭亡。

    别让人类成了杀死自己的凶手。

 

 

指导老师:陈丽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