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最好的教育: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发布时间:2017-11-2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沈春法

最好的教育:让孩子记住一辈子

东青实验学校  沈春法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是一本教育案例集,里面的教育故事来自教师教育的实践,加之有专家的点评,既有故事的可读性,又有点评者高屋建瓴的评析,让我们读着深有启发。

最好的教育在哪里?读了这本书,我相信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答案。正如为此书作序的赵福江所说,“最好的教育在教师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教师的教育信仰里,在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里,在我们学生的陈长里……”

做了二十几年教师,我也在问我自己,最好的教育在哪里?恐怕几句话也很难说清楚,我也试图努力寻找清晰的答案,正好开学初的一件事给我了许多启发。

新学期第一篇课文是《老师,您好!》恰逢教师节即将来临,我就结合着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写一篇小作,写作内容是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写一个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的一两件事。当时让孩子们说说,哪位老师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结果只有几个人能说,但还说不清具体的事情。后来孩子们的作文草稿交上来一看,很多都是空洞无物的。我想,这可能与孩子不善习作选材有关,也与孩子接触的老师还不是很多有关。但细细一想,是不是完全是这两个原因?未必!我觉得,是我们老师还没有一种足够的力量,去走进孩子的心里。

于是我跟孩子们讲起了我的老师,我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老师的事情。

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四年级。教我语文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男老师,姓陈。坦率地说,以我现在作为一名教师的身份再去评价,陈老师绝不是一个教学能手,因为在他的课堂里,一半的时间是给我们讲故事,而且考试成绩绝对是不太理想的。可就是这位老师,让我至今还记着关于他的好几件事情,从未在我脑海里淡忘过。

——一次上《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适逢下着小雨,还好天并不冷。陈老师带着我们出了学校——学校外面就是田野。陈老师走在最前面,我们跟着他,在泥泞的田埂上走了半节课。我们衣服都被淋湿了,鞋也走得脏兮兮的,却都很兴奋。我相信我的同学大多应该记得这件事,我也相信我的同学没有人会因为这件事去怪陈老师,尽管这样的事在今天的教育界,已经没有哪位老师敢这样做了。

——五年级,一天放学时,陈老师把我留了下来——不是给我补课,是让我和他一起抬水,浇灌校园里刚刚种下的杉树。我从没干过这样的重活,几担水下来,我的肩膀火辣辣地疼。回去父母问我怎么晚回了,我实话实说。父母说:应该的,是要锻炼锻炼。

——一次语文课,等了好久陈老师也不来。我们都忍不住讲起话来。因为刚刚学过《草船借箭》,又从小喜欢听收音机里的评书,我便学着收音机里的说书人,给周围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说”起《草船借箭》。正说着起劲,忽然周围静了下来,一回头,原来是陈老师来了。赶忙停住嘴,等着陈老师批评。没想到陈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上台,讲给我们大家听听……

…………

这样的事我还能回忆出许多。当时,陈老师没能让我的语文成绩有多少提高——我依稀记得,那两年我虽然是班里语文最好的几个学生,考试却从没过八十分,现在想来,我就真的没有学到东西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觉得,有些东西,已经影响了我几十年,而且还将影响下去。直到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陈老师是一个好老师。

如今,“好教师”的标准似乎渐渐统一——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我觉得,好老师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不尽相同的。因为,如果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又有多少教师能算是“好教师”呢?

再回到“最好的教育”的话题。最好的教育,绝不仅仅是最好的教师才有的。我们千千万万普通教师,虽然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还不怎么高,但也一定可以给我们的学生留下点什么。如果留下的能够让学生记住几十年,记住一辈子(不是负面的哦),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