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破窗效应而想到的……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
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黄彩芬
如果你用心的话,你是否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
办公室的窗台上落着一层灰,如果没有人去打扫,一星期后,电脑上、桌角和墙角……只要是不经常触及的地方,同样会有厚厚的一层灰尘,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不加以处理,久而久之,办公室将成为一个垃圾场,纸张码放无序,地上脏乱不堪……
教室的地面上,出现了一张废纸静静地躺在地上没人理会,紧接着有两张、三张……同学们似乎也习以为常了,那教室的卫生和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以上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教室地面上的第一张废纸和电脑桌上角落处的第一抹灰尘,课桌椅上缺失的第一枚螺丝,他们就好比是我们衣服上最初的一个小窟窿。俗话说,补丁早补窟窿小,如果对于小窟窿我们熟视无睹或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及时地做出处理或修补的话,那么窟窿就会越来越糟糕,以至于后果不堪设想,难以收拾。
而这个显性的道理我们似乎都懂。但他却有一个感性的解释——“破窗效应”。而这个名词是我在阅读李镇西的《教育的力量》一书中有关随笔案例感受到的。。
翻阅资料了解 “破窗效应”是由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说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房子上的一块玻璃,若不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时间长了,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违法行为就会滋生,并逐步蔓延。
想来这些道理和所折射的行为绝非小事,也正像名师大课堂上李老师的所言所为和所悟那样。而纵观我们的美术课,我们可以带给孩子们什么?除了学习美术的知识与技法的“术”以外,更重要的是“美”——打造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