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教育的力量》阅读摘记
发布时间:2017-05-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周琴

《教育的力量》阅读摘记

东青实验学校         2017/2/21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哲人交谈。”《教育的力量》一书汇聚了多位优秀教师的教育心得,生动的教育案例,科学的教育方法,理论与实战完美结合,翻阅此书犹如正在聆听一场教育工作沙龙,让人血脉膨胀,心动不已。阅读过程中总是情不自禁的要划下一些值得思考的语段,再次翻阅自己当初留下的印记,忽然发现他们成为了我后来教育教学的工作指南。

我手中的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纯洁的如白纸,静待我为他们绘制蓝图?可是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我又如何有这等能耐绘制出他们的未来? “根据时代的特点进行教育。教育是需要体验的,在体验中形成心理的对比,并在这样的落差中感受差距,并直接形成心灵的震撼。”----摘自《教育的力量》第一百六十一页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审视,评价,表扬,激励……”“学生集体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对部分消极学生或者某一个后进生的感染与影响。”----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十一页

“我们要研究他们缺乏什么,他们更需要什么。”“要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十四页   课上一个个呆若木鸡,精神涣散,透过心灵的窗口我看不到任何生机,我想学解剖学,看看他们的大脑结构,我想学心理学,走近他们的内心深处一探究竟,然而这些终究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徘徊在他们的门前,踌躇着,找不到进去的路,亲爱的孩子们,或许我应该放慢脚步,再放慢脚步,就像陪着蜗牛在散步,我们一起欣赏沿途的风景吧。

对后进生,爱地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面对后进生我们的目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目光会让后进生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是排斥老师的帮助。”----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十三页

“教育不是仅凭爱心、细腻与热情就能做好,对教育教学真相认知的程度才能决定行走的热度,做事的力度!”----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八十六页

“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就不要大张旗鼓地训斥和责罚,适当地引导和教育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有的时候需要提醒,需要帮助。”

----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八十一页

“儿童都有希望被认可的天性。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予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 ‘觉醒’。” ----摘自《教育的力量》第一百页

 “对孩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六十页

如果忽略考试,那么后进生或许要比优生更惹人喜爱,可是我们怎么能屏蔽考试呢?总想着他们能前进一点点,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一点点的成功真是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往往收效甚微,路还得继续走,指导还得继续,愿我的提醒和帮助能在他们今后的成长中发挥一丝作用。

    以后我们可以这样与人相处?“生活中要嘴甜点儿,腿勤点儿,脑子灵活点儿;和人交往时要真诚点儿,热情点儿,活跃点儿;礼仪方面要注意点儿,文明点儿,大方点儿。点儿多了便构成面儿,一个人的交往能力便提高了,为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摘自《教育的力量》第四十四页

 “你眼中的世界,仅仅是你眼中的世界,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换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消除的。”----摘自《教育的力量》第九十一页   孩子之间闹矛盾是在所难免,可是也禁不住经常听到小报告,处理芝麻绿豆的小事儿,不妨抓住教育契机,培养交际能力,让班级的春风吹得更持久。

给家庭教育支招?“母爱有三个层次,自然性给吃的,喝的,让他健健康康的,社会性..对孩子思想、行为的教育精神性鼓励孩子,尊重孩子人格。”----摘自《教育的力量》第九十四至九十五页  每每听到家长对我说那句老师的话他听的,我的话一点用也没有的是时候我就在想这是对我的抬举还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一个不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如何能成才?或许问题不仅仅在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也要回忆思考是否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对,我们的爱太低层次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