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论》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张丽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呀?我究竟该读怎样的书呢?有时,或许你也会有这样的疑问,对吗?是的,有时的我就会这样想。甚至,我有时还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只是个在教小学的老师呀,我肚子里的那点东东已经足够了,还需要读书?再说了,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并没有什么书适合我去读呀?其实,我也很清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该学的还很多很多,该读的书也多之又多,我们平时不肯好好地去读书,还非得找个借口说自己很忙很忙,好像这就能为自己开脱似的。静心想想,总觉有些汗颜。而今,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读书论》后,我更是惭愧哪!
王崧舟老师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读他的文章纯属偶然,但没想到却受益匪浅。王老师非常爱读书,他觉得读书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跟吃饭一样,跟呼吸一样,是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关于读书,他有这样的三句话,一想起来就令我振奋。
第一句话:为己读书。读书是为自己,不是为别人,为别人读书的人时刻想着我今天读了一本书,明天我在人前炫耀一下。为了炫耀,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或是为了外在的一些目标而去读书。这样的读书,跟生活、跟生命是相隔离的。而真正的读书完全是为自己,就像吃饭。你为什么要吃饭?我要活着呀。你为什么要呼吸?我要活着呀!你为什么要读书?我要活着呀。道理就这么简单!不知你读了这句话有何感想,我是非常有感触的。读书,居然是为了活着?多么不可思议,可又多么有说服力呀!难道,我们就不需要这样地活着?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小学教师,我们正处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的浪潮上,我们不正需要如此投入地读书学习吗?不进则退,不学则被淘汰,我们需要读书,需要学习,需要如此活着!
第二句话:天天读书。人的生命有三个: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生理生命主要通过吃饭和呼吸来解决,社会生命主要通过交往来解决,而精神生命的成长主要要通过读书来解决。“士大夫一如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三日不读书,对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乏味。”一个老师,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能不能少一些市侩气?能不能多一点书卷气?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他能否做到天天读书。是的,或许有很多同事会问我,我们只是名数学教师,我们只需说清个对与错,理清那解题思路就够了,大可不必有如此书卷气。或许,这也不无道理,但对于我们从教的小学教育而言,一切是相通的,更何况我们的学生个个人小鬼机灵,没有两手还真震不住他们呢!天天读书,面面知晓,看他们还敢小瞧咱?
第三句话:随性读书。随性读书,这是一种多么迷人的读书境界呀!没有约束,没有限制,什么书都可以读,什么样的书都能读,多好!少了功利性的读,你会发觉读书的真正乐趣;多了广博性的读,你会发现读书的无穷魅力;而真正的随性而读,更能让我们对读书有了更多的向往与追求。没有什么书是真正的坏书,唯有读书的心是向上的,就一定能从中得到收获。更何况,如果我们真正地读一读我们眼中的坏书、孩子眼中的魅力书,你会和孩子们走得更近,你的心也会和孩子们走到一起。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读王菘舟老师的《读书论》,我的收获可真不少。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也一定很有收获吧?是的,别再给自己找借口,别再说自己不需要,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请记住,要为己读书,要天天读书,要随性读书。读书,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