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读书活动>>文章阅读
胆敢教书——读《颠狂与谨守》有感
发布时间:2016-10-18   点击:   来源:   录入者:赵静芬

胆敢教书——读《颠狂与谨守》有感

东青实验学校   赵静芬

学期末,在学校图书馆惊鸿一瞥,被其题目吸引——《颠狂与谨守》!内心就不由得喜欢极了。我内心深处有种感觉,这样的书值得细细咀嚼!

作者——郭初阳,下意识中,应该是一位50左右的学者吧?一看介绍,居然是73年生人!及至7月6日,在宁波参加“新经典”阅读研讨活动时,居然能有幸听到了他亲自上的一堂《电影课》以及讲座。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颠狂与谨守》。刚看了几页,便觉得书中对作者的介绍的确名副其实——“新生代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堂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敢于表达的公民”。他的《电影课》、课堂实录,讲座,无一不透露出这一理念。

这本书名为课堂实录,其实其中的每一篇中包括有“阅读材料”“教学简案”“课堂实录”“名家评课”等。在评课内容中,出现的是对郭老师课堂的褒贬不一的评价,当然,其中的内容值得商榷的地方也是很多。但是,使我深深震撼的是,课堂实录中的毫无矫饰的原生态。《套中人》让学生真正经历了跨越空间和时间的思想流浪,丰富了人生阅历;《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引发了我对对话课堂的思考;《远和近》让我们发现——诗歌可以这样教,我们仿佛获得了一种对诗歌解和读的冲击,也获得了对诗歌教与学的全新视角;还有《鸟的天堂》……

书海没有读完,才看了其中的几篇,但却经历了一次次的震撼。据说,这本书的备用名是“胆敢教书”。作者的谦逊由此可见,但是在我读来,这“胆敢教书”倒是对我极大的鞭策。我们或许习惯了那种“沿着一条线性的、充满预设的道路前行的”传统教学。在学生表达之初,我们的内心或许已经有了最标准的答案,所以无论孩子们怎么表达,我们下意识里总是会把他们最终引到“标准答案”中来……而从这些课堂实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什么是后现代课程观——建立在控制论、机械论、科学论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必将让位给自然的、流动的、自主生成的教学!而郭老师的课正是这样自然、流动的。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是自由的思想体验,这种体验没有任何人去约束和规范。

同时,让我领略的是对话课堂的特征。实录中出现的大量的激烈的思想交锋;不时的意外的发生,教学进程有大致指向而无法精确确定;学生有强烈的想要发言的冲动……思维激荡,灵感勃发!更重要的是对话前各自要有对话前的准备和认识,没有准备就无从对话,尤其是学生。他们对文本和相关背景和对话前的感受和思考便是对话的前提……

书,还没有读完,却着实感受到自身的不足。胆敢教书?除了责问自己,切莫空悲切。要学的真的很多,从零做起吧!

1.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