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都是天才》
作者简介:
郑委,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家长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CPEP家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全国运营中心主任。 郑委先生坚持“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的家庭教育操作理念,大力倡导“用工学原理解决社会学问题”的新方法,率先提出“姻缘关系重于血缘关系”的新家庭教育模式,构建了家长教育“1-5-8”理论模型、“爱与幸福”理论模型和“智慧家长六步走”理论模型。他所倡导的“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的口号已经在全国广为流传。
编辑推荐:
——您既可以把它当成一本名家集萃来慢慢品读,更可以把它作为孩子教育范本来细细学习。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郑委老师联合胡适、鲁迅、丰子恺、刘墉、汪曾祺、叶兆言、傅雷等17位著名爸爸为家长量身订做的父亲教育。
内容简介:
中国的教育一直有个传统——“严父慈母”型,父亲把握教育的原则,给出基本的规矩,母亲不多管孩子的教育,用“母爱”滋润着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孩子都比较正常。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教育改变了这一传统,主流的教育模式变成了“严母慈父”型,母亲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父亲因为各种原因比较少参与教育孩子,这是中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出现很多问题孩子的原因之一。
教育孩子从哪里错的还要从哪里改,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但不会减少环节。还有,纠正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要比培养新的难上好多倍。因此,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教育上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本书,试图用“父亲对我的教育”、“我接受的启蒙教育”、“我对儿子的教育”这种因果关系告诉家长们,怎样做一个好父亲。希望更多的父亲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有关父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男人的书。既为人子,也为人父,男人们讲述亲情与家事、责任、挣扎、矛盾、反思、温暖与传承。最后,请儿子们也读一读这本书,儿子终究会成为父亲。
目录介绍:
第一辑:父亲对我的教育
我把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怀念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放在第一辑,就是想“正本清源”,让大家从中学习父亲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我收录了一篇胡纪元写自己父亲胡兰成的文章。胡纪元不是学者,胡兰成的人生也多有污垢,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胡兰成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以及方式方法。
胡 适 / 我的父亲
丰子恺 / 中举人
梁漱溟 / 我的父亲
冯友兰 / 我的父亲
汪曾祺 / 我的父亲
黄仁宇 / 父亲影响我成为历史学家
何炳棣 / 家世与父教
胡纪元 / 我的父亲胡兰成及童年二三事
北 岛 / 父亲
刘 墉 / 父亲的画面
摩 罗 / 父亲
第二辑:我经历的启蒙教育
这一辑大部分内容是“私塾教育”,这是中国的传统。在“私塾教育”中,最重视“德行”。“德行”——“行”指行为的规范,“德”指内心的自律。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规范看出他内心是不是自律,一个人内心自律,那么他的行为就会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行”是“德”的外化,“德”是“行”的内在。
胡 适 / 九年的家乡教育
齐如山 / 我小时候的教育
丰子恺 / 私塾生活
梁漱溟 / 自学之根本
冯友兰 / 启蒙教育
汪曾祺 / 我的小学
周一良 / 私塾教育
何炳棣 / 天津私立第一小学
北 岛 / 小学
刘 墉 / 童年的声音
第三辑:我对孩子的教育
昔日的儿子变成了今天的父亲,又应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呢?我非常讨厌那种高举“孩子几岁能记住多少个汉字、孩子几岁就能背诵唐诗三百就是天才”理论的培训机构和无知家长。目前在我国早教和幼教行业非常流行:拿智力因素中的某一项尤其是记忆力超群来说明孩子智力水平高,并由此说明孩子可以成为人中龙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完全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幼稚的”!
鲁 迅 /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胡 适 /《我的儿子》的通信
黄炎培 / 怎样教我中学时期的儿女
傅 雷 / 傅雷家书
丰子恺 / 作父亲
汪曾祺 / 多年父子成兄弟
北 岛 / 女儿
刘 墉 / 叛逆少年的成长
叶兆言 / 女儿二题
摩 罗 / 我想这样做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