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
当前位置:首页 >>图书馆>>好书推荐>>文章阅读
中国高考报告
发布时间:2011-10-20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潘丽新
《中国高考报告》
作者简介:
何建明,当代著名青年作家,苏州人。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在部队工作15年。全国劳动模范。现为作家出版社社长。三届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两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华优秀读物奖获得者。代表作有:《永远的红树林》、《根本利益》、《国家行动》、《落泪是金》、《中国高考报告》、《共和国告急》、《国家日记》、《何建明文集》(六卷)、《破天荒》、《中国农民革命风暴》、《国色重庆》等。已出版文学著作四十余部,电影电视作品八部。
作者的话:
激发我写这部“百姓情怀,学子心声”的《中国高考报告》的,是我听到几位秀美如柳却内心燃焰的女孩子的话——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一位刚刚考入大学的女孩子在谈到高考时,以视死如归的口气说:“我以我血荐高考。”
《梦里花季不下雨》作者,已就读四川某大学的刘超、彭柳蓉两位女生写文章谈到高考时,不无激愤道:“高考不死,大难不止。”
《南方周末报》报道:一位女学生以《我要“武装起义”》为题,撰文说:“如果有一天,全国的学生进行一次新五四运动,炸学校,拒高考,烧课本,那本人积极参加……”
我不知道国人听了这些女孩子的话以后有什么感想,我嗅到的,确是一股浓烈的战争气息。
二十余年了,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使得今天三十五至五十来岁年龄段的社会主流骨干们,每每谈论起它时都有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通过高考,已经走出了人生末途……”的感觉。然而,在这一代人的子女也开始走向高考战场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听到了截然相反的声音呢?
2000年,当国家宣布十年后将使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由目前的9%左右提高到15%的目标,全国各界为此齐声欢呼时,不知是否有人想到在今后的十年间,中国一亿五千多万考生中仍将由85%左右的青年学生不能步入大学?这个数字给予我们的是怎样的现实?那就是上大学的竞争,较以往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激烈……
内容简介:
高考,举国上下,亿万人瞩目,牵动多少人的生活,影响多少家庭的命运走向!高考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焦焦点。但是,恢复高考制度22年以来,竟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立体地考察这一百姓生活的重大事件!
  著名作家何建明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经过多年深入广泛的调查采访,以充满激情的笔墨,对这一最为百姓关注的“战争”,进行了首次全景式的扫描,深入到了事件的内层,考察在波澜壮阔和轰轰烈烈之下,隐含着的几多悲愤;这部具有史诗气概的报告,既有对22年来高考大走势的梳理,更有对当下千万学子临考状态细致入微的描摹,社会百态尽在基中。作家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高考体系中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可恶的腐败、留学的陷阱、畸型的旁门左道等,都有鞭辟入理的揭示。这部作品气势恢宏、文笔精彩、生动传神,读来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目录介绍:
开篇语
  第一章 大学一一中国人的梦
  东西方人的追梦差异 /
  中国旧考场 /
  邓小平决策 /
  亲历恢复高考大战 /
  大学,毕生的情愫 /
  第二章 备战黑7月
  抢生——兵马未动出招 /
  赶时——决胜关键是二招 /
  分班又分流——对不起你的绝招 /
  模拟疯考——登天门的步步台阶 /
  排名——选拔“敢死队员” /
  最后出招:户口大迁移 /
  第三章 目击高考现场
  目击之一:全城戒严 /
  目击之二:移家入店 /
  目击之三:警笛声声 /
  目击之四:临场血书 /
  目击之五:作弊应急 /
  目击之六:焚书坑包 /
  第四章 苦水倒不尽青春好烦恼
  “作息表,我的'生死牌'” /
  “我没病,为什么是医院?” /
  “我在乎分数,但更要自尊” /
  “不离家出走,我就会举刀向自己的母亲砍去” /
  “集中营”里的那个空位…… /
  第五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败落在儿子手里的“一枝花” /
  猪棚陋室里扶起两个娃儿上大学 /
  苦命的知青父母 /
  英雄落泪为娇女 /
老根的无奈“措施”/
第六章 百姓问天
  第七章 民办大学的红与黑
  第八章 “狼来啦”——少年出国留学的忧思
  第九章 火爆的畸形产业
  第十章《新世纪高考宣言》:“来年中国不考试!”
  后记:教育,令我欲罢不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