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时考上了清华和伯克利》
作者简介:
金一娜,女,1991年12月出生,自小学至高中,学习成绩始终在年级里名列前茅,曾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她爱好广泛,精于阅读、勤于写作、练过跆拳道;她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曾在中国科技馆做过志愿者,并代表学校去印度进行文化交流。2010年,她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并在其后的高考中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录取,现就读于伯克利。这是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亚军、美国超一流学府。
内容简介:
一个与众不同的班级,几位个性鲜明的老师,一群古灵精怪的学生,无数开心快乐的故事。且看90后女生金一娜,这个爱学习也爱玩,爱读书也爱掺和班级活动,爱《哈利·波特》,也爱《红楼梦》的好学生是如何快乐地度过她的高中生活,并先后被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录取的。
当今时代,中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巨大。对于他们而言,中学时代的“关键词”似乎只有两个——学习、高考。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却有一群中学生,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广泛地参与社会活动,津津有味地发展着自己的爱好。这多么令同龄人羡慕啊!金一娜和她的同学们,就是这一群中学生里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去甘肃考察了“东风”航天城,参观了敦煌莫高窟;远足长城;前往故宫帮助发放故宫游览调查问卷,到国家科技馆做志愿者;进行钳工实习,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代表学校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录制……
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中,他们也各施所长,尽情展现自我。在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中,金一娜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唱歌、跳舞、出板报;在“科技节”中,他们做热气球、做火箭;在“学研”活动中,金一娜和同学进入大学实验室动手实践、进入国家图书馆查第一手资料;在对外交流活动中,金一娜代表学校赴印度参加文化交流;同学们分别代表学校赴香港学习交流;赴美国波士顿访问交流;被选拔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青年领袖峰会;被选中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
至于各种竞赛,更是少不了金一娜和同学们活跃的身影:他们分别参加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生物学联赛,并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金一娜等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并表现出色。
在一般学生看来是枯燥无比的校园生活中,金一娜和同学们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古灵精怪,过得热热闹闹、开开心心:他们举办“脑残杯”知识竞赛,自己印奖状、刻印章,郑重其事地发给获奖者;他们四处“探险”,结伴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角落落;他们在课上配合老师,不时插嘴,活跃课堂气氛;他们自己做PPT幻灯片,在恶搞和自娱自乐的同时,增进班级同学的感情和集体意识……
这就是主流观念里的“好学生”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同样刻苦学习,但他们学得巧妙,没有陷入题海、没有悲观失望,他们的生活轻松、有趣。他们的归宿良好:金一娜同时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她的同学们也纷纷进入清华、北大、同济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名牌学府深造。
第一章:侠之大者,古灵精怪——我与同门 / 001
一、金一娜:爱学爱玩、与众不同的理科女生 / 003
二、杨晓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草莽英雄 / 008
三、周九羊:虎躯一震、魅力四射的大众偶像 / 010
四、张纪萌:快步行进在追星路上的超级粉丝 / 017
五、王沫阳:假作真时真亦假,一本正经“逗你玩” / 023
六、汪路桐:纠结的哲学思辨者、“孤独的牧羊人” / 028
七、苏珊娜:“以这样的方式,活在每个人的世界里” / 031
八、何弦:与我应“和”、动我心“弦”的“邻家女孩” / 033
第二章:师可师,非常师——各位掌门 / 037
一、刘鹏辉:至情至性、亦师亦友的“老大” / 039
二、于海飞:剽悍、硬朗的东北汉子“于哥” / 065
三、汪燕铭:细致、亲和、记忆力超强的“小汪” / 070
四、刘启宪:德高望重、教授风范的“神仙爷爷” / 073
五、彭梦华:“德艺双馨”的开心“老顽童” / 077
六、邵紫:热心、直爽且很“潮”的“勺子” / 082
第三章:纸上得来终觉浅——学校活动 / 085
一、体验西北:收获颇丰的甘肃人文之旅 / 087
二、远赴天竺:恒河之乡的文化交流之行 / 091
三、社会实践:童心未泯的志愿者及学工 / 094
四、全班动员:“重在掺和”的集体活动 / 096
第四章:当时只道是寻常——课余生活 / 103
一、“哼哼哈嘿”:跆拳道馆趣事多 / 105
二、“不许你去”:身为女生很郁闷 / 109
三、“不务正业”:忙里偷闲玩一玩 / 111
四、读书之趣:于平凡中见新奇 / 114
五、消费之道:“抠门”与慷慨 / 122
六、礼物:“随心”之礼与“遂心”之礼 / 124
七、闺蜜:回忆童年“娜”些事 / 126
第五章:我思故我在——我的视野 / 129
一、娜视历史:令人悲悯的“滑稽剧” / 131
二、娜视现实:人间烟火的“风情剧” / 133
三、娜视教育:黑色幽默的“活报剧” / 139
四、娜视爱情:并不浪漫的“偶像剧” / 144
五、娜视人生:多姿多彩的“生活剧” / 149
第六章:功到自然成——我的学业 / 159
一、化学:艰苦的第一堂课 / 161
二、数学:错过的椭圆 / 164
三、“宏观”物理、“悲剧”生物 / 171
四、认真听课是“王道”,学习兴趣很重要 / 172
五、我考“SAT”和“托福” / 179
六、放弃“AP”和“自主招生” /184
七、会考?高考?伯克利 / 187
第七章:从60年代到90年代——我与父母 / 193
一、负气出走:无非也只有这样而已 / 195
二、独立自主:利、弊皆有的教育方式 / 198
三、同学之家:身边同学们的家庭关系 / 199
四、童年生活:精神贵族与“灰姑娘” / 201
五、成长阵痛:非常时期的黑暗心情 / 203
第八章:此情可待成追忆——同桌的你 / 205
一、与君相识久:从合作伙伴到同桌 / 207
二、知君人品佳: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211
三、学友加玩伴:“脑残杯”、抄作业 / 214
四、父子情义深:大冯和小冯的故事 / 224
五、君忧我亦忧:情感、学业受挫折 / 228
六、我苦君亦晓:最安全的避风港 / 233
七、与君诉心曲:毕业前吐露衷肠 / 235
八、与君终别离:此情可待成追忆 / 242
附录:《让孩子自由发展》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