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位老师之后》
作者简介:
理查德·派克,美国著名青少年小说家,现居纽约。被华盛顿邮报誉为“美国最活跃的青少年读物作家”。他是第一位被授予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的儿童作家,获得过玛格丽特·A.·爱德华兹少年文学终生成就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牌奖。
译者简介:
赵永芬,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教育硕士。曾获《联合报》读书人非文学类最佳翻译奖,翻译作品有《黑鸟湖畔的女巫》、《小杀手》、《洞》、《风之王》、《魔法灰姑娘》等。
内容简介:
《走了一位老师之后》的“走”其实就是“死”。书中的“巴老师”在书中从未现身,书的第一页她就已经逝世了,书中的主人翁说他弟弟听见这个消息,“活像是听见了天籁似的”;四十岁的巴老师有些重听,书中的主人翁说“八成是让她自己的尖叫给叫半聋的”,“假如你听不见,也不能打人,这么教书还不如死掉算了。”这是对一位“不打不成器”的体罚老师最严厉的批判,这本小说就是为这种假借各种名义用力体罚学生的老师所举行的葬礼。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其后接任她位置的十七岁“小”老师,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老师,一个完全不体罚的老师,在学生用尽各种奇招,企图让学校关闭的顽童劣行中,如何在教与学中让自己进步,让学生驯服。在如此重大的对比中,形成阅读的张力。世世代代的学生、老师、家长,都值得在教育制度与方法中思考,这本书就是一个最好的借镜,虽然年代已远、环境相异,但教育的本质是不会变的。
媒体推荐:
派克提供了丰富且详尽的乡村场景,色彩缤纷的人物与诙谐的风格。故事中令人开怀大笑的事件也因罗素故作冷面笑匠的严肃口吻而更有趣了。 ——美国号角图书
事情发生在一九〇四年美国印第安纳州某镇,十七岁的孩子接替死去老师的职务,经营学校;在沙漠中,如草芥般的生命,得到了生存向上的机会。读这本书的大人,可能比一般学童更加动容,因为会唤起曾经有过的穷困童年的记忆。
——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许建昆
不应该将这本书仅当成小说读,对老师和家长而言,本书几乎就是教与学互动的教材!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副理事长 林文虎
目录介绍:
第一部 再见了,夏天
1 八月
2 全世界最棒的两个小男生
3 我、罗伊和查理·帕尔
4 送给巴老师的花
5 一窝坏狗狗
6 二十世纪头一遭这样的意外
7 嗡嗡虫鸣与咕咕叫的鸽子
第二部 监狱般的学校
8 呼唤知识的饲料槽
9 一个幸运的男生
10 寂寞石子
11 麻烦纷至沓来
12 又一个老姑娘摔进水沟里
13 世上唯一真正完美的东西
第三部 一年之秋
14 一名认真的追求者
15 要命的星期五
16 两个奇迹和一个宽恕
17 长大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