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
作者简介:
高平,1932年4月生于北平,原籍山东济南。17岁参军,曾参与解放四川和西藏。一直在部队和地方文艺单位担任专业创作及组织领导工作。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戏剧、小说、纪实文学等二十余种。其作品在国内外获奖三十余次,已被译为多种文字。随同或带领中国作家团应邀访问过匈牙利、马其顿等国。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文艺终身成就奖。
内容简介: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生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这个世界上,仅停留了短短二十四年。
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净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纯朴、安宁,饱尝了俗世情爱的悲欢离合。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仓央嘉措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并以其行事为中心,向读者展示了当时西藏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以及哺育诗人成才的西藏民间文化的广阔图景。全书材料丰富,考证严谨,文字朴实流畅,学者的态度与作家的现象力在叙述中得以完美结合。
目录介绍:
一 被驱逐的情侣 /
二 五世达赖圆寂 /
三 仓央嘉措诞生 /
四 绝密的决定 /
五 童年的悲欢 /
六 逃不走的冒充者 /
七 初恋 /
八 处女作 /
九 政治赌注在加大 /
十 康熙皇帝怒斥桑结 /
十一 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
十二 金顶的“牢房” /
十三 风从家乡吹来 /
十四 被杀的和嫁人的 /
十五 贵族小姐 /
十六 布达拉宫下的酒店 /
十七 三箭与三誓 /
十八 默思与退戒 /
十九 雪地上的脚印 /
二十 第巴的“吃土精神” /
二一 大昭寺前的恩仇 /
二二 桑结之死 /
二三 诏执京师 /
二四 茫茫的青海湖 /
二五 余波在荡漾 /
附录一 第五、第六世达赖喇嘛大事年表
附录二 《那一世》绝不是六世达赖的情诗
附录三 不灭的诗魂
参考书目
后记
附:被误传为仓央嘉措的诗作
之一: 《见与不见》
自《非诚勿扰2》上映后,片中李香山女儿深情演绎的《见与不见》这首诗在网站被疯狂转载,网友甚至仿照其句式,展开新一轮的造句热。很多人认为,这首《见与不见》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实际上,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谬误。这首诗歌,应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广州女孩谈笑靖,又名扎西拉姆·多多,该诗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作品集《疑似风月》。
诗歌原文 :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称这一首诗的灵感,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我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真的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误传诗作之二:《那一天》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轮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这首相传是仓央嘉措的诗其实是朱哲琴专辑《央金玛》里《信徒》的歌词。是由何训田所作。并非是仓央嘉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