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旋风”》
作者简介:
李炳亭 ,笔名李不骑马,《中国教师报》驻山东首席记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专委会副秘书长。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以及“名校共同体”成长途径的探索。著有《杜郎口“旋风”》、《向阳的智慧》、《县中突破》等专著七部。
内容简介:
杜郎口最有特色的是它的课堂。三面全是黑板的教室、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言、大胆张扬的青春个性、人头攒动的听课场面都让人叹服不已。不是亲所见,你很难相信我们对农村孩子木讷、内向的习惯印象有多么偏颇。英雄莫问出处,杜郎口虽然是扎根乡土实践的教育典型,但,它的示范意义应该更是广泛的,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杜郎口“旋风”》这个书名已经充分体现出了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锐气和锋芒,而书中大量第一手的采写资料以及附录的杜郎口课堂教学实录等内容,对于读者认识杜郎口改革的背景、师生筚路蓝蓝缕的艰辛以及课堂改革的具体思路等有很大的帮助,也大大方便了那些因为条件限制而一时无法亲自去杜郎考考察的校长和教师们。
媒体评价:
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核心问题确定了一个教学主体——学生。抓住了一个关键——激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两个统一——教和学的统一,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的统一。
——原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 王修智
课堂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教育创新的原创性典范,素质教育的希望之路。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振有
散发着本土性、原创性、芳香的教学改革新篇章,充满着民族性、时代性、阳光的农村教改好榜样!
——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腾纯
我看过很多开放的课堂,但是没有像杜郎口中学开放得如此彻底的课堂。我觉得杜郎口中学的改革确确实实抓住了我们教育教学最核心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核心的环节上,真正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
——著名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田慧生
杜郎口人有超人的改革勇气,兵临绝境之时他们选择了血战突围,选择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片争议甚至质疑声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最后取得了成功。其实我们也不缺探索的勇气,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危机感,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的危机是潜在的,如果现在不拿勇气,大胆改革与探索,那么我们将错过历史的机遇!
——著名教育家、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李镇西
目录介绍:
写在修订时(李炳亭)
序(滕纯)
引言
第一章 关于杜郎口:一个教育记者的手记
杜郎口是一次发现/
杜郎口是一枚硕果/
围绕杜郎口的争论/
这样的教育难道不叫“神奇”?/
“六无”与“零作业”/
第二章 走近崔其升
崔校长的一天/
谋事者就得苦其心志/
课改就是“放生”学生/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
课堂教学1O+35模式/
O+45,封的就是那张管不住的“嘴”/
改革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砸台设“坛”/
领导要有“资本”/
校长,我就想叫你一声爸/
只有管理没有制度/
对话崔其升/
第三章 为什么是杜郎口
“杜郎口开放式”的课堂奇观/
杜郎口的学生娃/1
回归“课堂主权”是为了人人学会/
“小组”与“课堂助理”/
开放是手段,高效是目的/
必须从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杜郎口敢于打破“常规”/
杜郎口课改背后的教学管理/
第四章 杜郎口模式
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与反思/
杜郎口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一/
杜郎口模式的基本描述之二/
杜郎口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第五章 向杜郎口学什么
泅溺之间:学习杜郎口,你准备好没有/
给学习者的一点提示/
怎样学习杜郎口?/
第六章 杜郎口经验之于中国教育的启示
专家说:杜郎口经验带有普遍意义/
雷迪与“阿博茨霍尔姆”/
学习杜郎口必须从“临帖”开始/
杜郎口经验之推广/
他们已经行动起来/
结语
附录一 媒体热评
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茅卫东 李炳亭)/
再访杜郎口中学(茅卫东 李炳亭)/
专家眼里的杜郎口中学(茅卫东)/
从说的解放到学习的解放(李茂)/
从能做事到会操心(茅卫东李炳亭)/
最难改变的是学生还是老师?(康丽李 炳亭)/
附录二 杜郎口中学课堂实录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主讲老师:史金风)/
诗词曲三首(主讲老师:李欣)/
“圆”优秀申考试题赏析(主讲老师:刘桂喜)/
数据的收集(主讲老师:宋彬)/
Shopping in Beijing(主讲老师:田敏)/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