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师》
作者简介:
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1946年10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21岁时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莉萨·沙滕》,随即引起强烈反响。耶利内克迄今为止共创作了50部作品,获得了21项文学奖。其作品在欧洲颇具影响,特别是女性读者对她的作品情有独钟。而她在文笔和格式上又不拘一格,散文、诗歌、小说、剧作、影视脚本等文体都曾在她笔下诞生。此外,耶利内克本人还有“激进女性”之称,因为她的许多作品都以强烈批评男性的专制和暴力而著称,在她发表的各种作品中所描写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妇女如何被毁掉的故事。她先后获得过海因利希•伯尔奖、施蒂利亚洲文学奖、格奥尔格•毕希纳奖,200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钢琴教师》是耶利内克的代表作,发表于1983年,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后来又被法国拍成电影,荣获了夏纳电影节的多个奖项。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叫埃里卡的女子在母亲极端变态的钳制下心灵如何被扭曲和情爱如何被变异的痛苦历程。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成功,常有十分令人惊奇的描绘,对人性的观察可谓洞烛幽微。女作家天才另类的笔触、产生了惊才绝艳的美学效果。
四十岁的埃里卡是一个严厉冷峻的钢琴教师,在维也纳音乐学院教授钢琴,与自己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同住,从小便受到母亲的严格管理,致使内心极度压抑矛盾,母女两人也互相折磨日日争吵。埃里卡为发泄自己的情欲便经常看色情电影,甚至在厕所里用剃刀自虐,通过病态的偷窥与自虐来抒发内心的愤怒和欲望。直到一天一个活力十足的男学生闯进她的生活,他被她过人的音乐才华所吸引,并开始对老师进行性爱诱惑,他们互相以精神与肉体虐待对方来各取所需……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200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声音和与之相对抗的声音构成一条音乐的河流,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
出版于1970年地讽刺小说《宝贝,我们是诱饵》,与其后一部长篇小说《米夏埃尔,一部为童稚社会所写的儿童小说》(1972)相似,在语言上富有反抗行为的特色,反对的是娱乐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虚假想象……
长篇小说《女情人们》(1975)、《被排除的人》(1980),以及1983年在自传体背景下创作的《钢琴教师》,在所提出的疑问的框架之内,描写了一个无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读者面对的是强权与压抑,是猎者与猎物之间的根深蒂固的秩序。耶利内克表现了庸俗的娱乐工业如何侵占人们的意识,使他们丧失了反抗社会不公、反抗性别压迫的能力。
在《欲》(1989)中,耶利内克将对女性实施性强权描写成我们这个文化的基本模式,在这里,她的社会分析深入到了对文明的批判的深处……
在幻影般的长篇小说《死者的孩子们》(1995)中,她将奥地利描写成一个死亡之国,以激昂的愤怒鞭挞奥地利。
耶利内克作品的体裁难以界定,在散文与诗歌之间,在咒语与颂歌之间摇摆,包含了戏剧场景和电影镜头的元素。在近年来搬上舞台的剧作中……面对面的已经不是角色,而是“语言平面”。最近出版的剧本,被称作“公主剧”的《死亡与少女IV》中,她的创作主题,即女性无法完全进入生存世界,在表现手法上有些改变,隐藏在一些不变的场景中。
除纯文学创作之外,她同时还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批评家,在这方面声名卓著,在她的主页上,她经常评论一些热门话题。